人工林 1952年国家大规模建设东北西部防护林带(今为三北防护林的组成部分),是市
区人工林营造之始。现存嫩江西岸农田防护林的老林网,就是当时营造的。1956~
1965年间,造林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除农田防护林外,还建有10个大型林场、
苗圃和果园,如青年林场、华安林场、第一苗圃、第二苗圃、铁路苗圃、梅里斯苗
圃、昂昂溪种子园、园艺试验站果园、种畜场果园和五家子果园等。“文化大革命”
时期,造林速度缓慢,造林数量虽较大,但成活率和保存率极低。1976年以后造林
速度进一步加快,保存面积也较大。1985年,人工林面积23.7万亩,占市区森林总
面积的76%。其中用材林9.5万亩,防护林3.5万亩,薪炭林1.5万亩,其余为苗圃
或未成林林地。树种以杨树为主。近年来引进的小黑杨、小青杨等优良树种,长势良
好。国营青年林场和华安林场营造的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红皮云杉等针叶林长势
喜人,落叶松和杨树可间伐出材。此外蒙古柳、紫丁香、榆叶梅、榆树和糖槭等风景
树成活率也很高。
青年林场营造的樟子松林(见附图)
市区农田防护林除近年营造的“三北”防护林外,多为建国初期所营造。林木品
种差,树龄大,病腐木多,加上人为破坏,许多林带已断条缺树,甚至仅剩带痕。防
风护田作用大大减弱。用材林除国营林场部分落叶松、樟子松和近期营造的小黑杨新
品种外,早期营造的杨树多为“小老树”,成材较少。
市区人工林分布极不合理。嫩江以东的昂昂溪、榆树屯、水师营、边屯等乡风沙
面积占市区风沙面积70%,但人工林却很少,覆被率不足3%,低于市区平均水平。大
部人工林分布在梅里斯、共和、哈力、瑞廷等乡。大型人工林场仅有青年林场、青年
林场卧牛吐分场、造纸厂卧牛吐林场和华安林场。其他广阔的宜林荒地、沙丘、沙岗
和低山丘陵地区,大部分依然是土地裸露,风沙灾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齐齐哈尔市区各类森林面积一览表(见附表)
齐齐哈尔市区各类森林立木蓄积量一览表(见附表)
齐齐哈尔市区主要绿化树种一览表(见附表)
在保护抚育更新天然林的同时,优选“当家”树种大力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
是提高市区森林覆被率、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空气,减
缓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市区尚有宜林荒山12.9万亩,荒丘、
荒地9万多亩;大片耕地和草原,可营造农防林、牧防林和用材林40万多万亩;江
套内外可营造薪炭林和用材林约10万亩;另外,道路、渠旁、江河两侧可造护路林、
护渠林、护岸护堤林,加上城区街道和村宅旁的绿化美化用地共约8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