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冻害

冻害


市区虽年平均积温为2 718.5°C,且集中在夏季,但有些年份气温偏低,甚至低
于平均值,故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市区冻害多属延迟性冷害型。即由于前期气温低,
作物生育期拖后,造成秋霜来临时,不能成熟。此种灾害,不象旱涝那样明显,因此群
众称为“哑叭”灾。1949~1985年,市区共出现9个低温年:1951、 1954、1957、1964、
1965、1969、1972、1976、1983午,其频率为23.3%,年平均减产2~3成。此种灾
害,影响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是造成市区农作物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区紧临蒙古冷源,每年9、10月间,强大的冷空气,频频南下,即所谓寒潮,同
时带来霜冻。市区历年平均初霜在9月22日前后,但有些年份,则提前到来。如 1965
年初霜提前到9月17~18日,比历年平均早5天左右,再加上当年春早、夏涝,造成
粮豆减产2成以上。一般终霜日在5月8日前后,但有些年份,则拖迟到5月20日以
后。当有些作物已下种或出苗时,又会因霜冻,而缺苗断条,甚至毁种。这种霜冻也称
“倒春寒”。此外,在秋冬和冬春之间,由于寒潮频繁,常形成“三寒四温”天气,对
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产生极大危害。1949~1985年,市区出现春霜冻6年:1959、1962、
1970、1972、1978、1985年;出现秋霜冻7年:1953、1958、 1965、1966、1967、1977、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