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建设


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下,在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及其
生态环境的保护,鹤类人工驯养、繁殖,房舍、交通等基本建设,国际交往和开展观鸟
旅游方面。都取得十分可观的成绩。
保护区建立以来,国家林业部、黑龙江省政府林业厅、旅游局和齐齐哈尔市政府等共
投资355.2万元,先后为保护区建造望鹤楼、爱鸟厅、水禽笼舍、资料室以及其它附属房
舍3 331平方米;还添置40倍双目望远镜3台、高倍单目望远镜2台、小型望远镜多台和投
影仪、摄相机、孵化器、火箭发射网等先进设备。
1982年,保护区同国际鹤类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几年来在鹤类保护、驯养、繁殖、
科研、交换珍稀鹤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1983年国际鹤类基金会资助保护区4万美元,
作为购置先进科研设备及鸟类学资料之用。国际鹤类中心还赠给保护区东非冠鹤、西非冠
鹤、加拿大鹤、肉垂鹤、蓝蒙羽鹤、赤颈鹤、澳洲鹤各一对。
目前保护区野生丹顶鹤由保护区建立初期的170余只,增至300余只。笼养鹤类已有12
种35只,是世界上丹顶鹤及其他鹤类种数最多、数最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为了便利国内外鸟类、生态学专家和旅游者到保护区参观、考察和旅游,除将原来由
齐齐哈尔中心城区到保护区管理局的简易公路(全长26.7公里)改造升级成柏油公路外,
绿化、美化工作也进展迅速,营造了樟子松、白杨、垂柳林地、林荫道和小型花园,建造
了风雨长廊、餐厅、招待所等服务设施。一个初具规模的考察、研究、观赏丹顶鹤等水禽
及其生态环境的基地已经建立。
自1982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曾先后到保护区视察,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鸟类学家、有关的科学工作者来保护区参观、考察和研究,约4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
来保护区旅游。
每年保护区吸纳和消耗的水量,据估算是基本平衡的,但冬春干旱季节水量却明显
不足,多种鱼类因河湖沼泽水浅而不能安全越冬,鱼产量大幅度下降;芦苇群落春季萌
发时,也因水深不够而发育不良,逐渐变矮变细。春汛夏涝季节,水量又过多,大片苇
草被淹,严重影响珍稀水禽的栖息和繁衍。水量所以如此不稳,既有降雨季节分配不均
的自然因素,也有水资源的利用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安排的人为因素。
望鹤楼(见附图)


0001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