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其他地名考

其他地名考


齐齐哈屯 齐齐哈屯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达斡尔族村屯之一,始建于清
顺治初年。17世纪中叶,生活在黑龙江以北额苏里河流域的达斡尔族额苏日哈拉的巴克日、
甘昌、乌朗克日、杜尔吐勒四个莫昆(氏族部落)人,在清兵压境下,哈拉首领接受清廷劝
降,封为世袭佐领而被编佐派遣,沿嫩江来到齐齐哈建屯定居。因齐齐哈屯东西两侧均有
高岗之地,而清初达斡尔族人以圈养放牧为主要经营方式,故命此地为“齐齐哈”。齐齐
哈始称“齐齐哈尔”,并作为清代官方公文书写名称,后来外来落户者简称为“齐齐哈”。
达斡尔语称“齐齐哈日”,“齐齐”意为“陡峭的”,“哈日”本义为阻拦物,这里指
“牧场围栏”,全称意为“陡岗牧圈”。
西 站 西站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西南部。东起春福胡同、礼信胡同、隆西胡同、东
成胡同、和发胡同,西至劳动湖东岸,南到全福路,北至朝阳西路、同庆胡同,聚落呈等
腰三角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此始设驿站,取原卜奎村之名,命为卜奎站。康熙
三十年(1691),建齐齐哈尔城,因卜奎站位于城西南隅,故得名西站。旧时,这里主要是
牲畜交易市场和牛羊屠宰地,后逐渐成为回族人的集居地。现为稠密居民区。
北 关 北关,原是齐齐哈尔城之北门,关、门同义,故北门又称为北关。在齐齐哈
尔市建华区南部。东起光华街,西至西二道街,南起北斗胡同、北极胡同、宝家胡同、康
建胡同、东南道街、启明胡同,北至新江路、双华路,聚落呈,形分布。据《黑龙江外纪》
记载:清初时,每年农历五月,布特哈官兵都来到齐齐哈尔贡纳貂皮并进行集市贸易,称
楚勒罕,意为“盟会、集市”。开始时,在城西北40里因沁屯(今音钦屯),本名克伊勒屯。
乾隆六十年(1795),将集市改设在齐齐哈尔城北门外,故俗有北关集之称,简称北关。由此
可见,北关之名得于北关集市。北关为满族高层人土聚居区,现为稠密居民区。
浏 园 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西虹桥西嫩江东畔,旧时有私人营建的园林区,为达官墨客
游憩之所,名为“留园”。虽不宏敞华丽,却是一片清静幽美的地方。据民国时魏毓兰《黑
水诗存》中《刘达庵民政生日次半园老人》诗注:“达庵留园在诺米江(嫩江)上。”又在《清
明小集留园分韵得蛰字》诗题下注:“留园在诺尼江岸,为民政厅长刘达庵建威将军所筑。”
由此可知,“留园”是刘达庵(名刘德权,字钧衡,号达庵)建造的私家园林。关于建园的
时间,尚未发现确切记载,根据园主刘达庵在齐齐哈尔仟职时间和魏毓:兰《奎城八咏》
序言推测,当建于1920年或稍前,这可从市档案馆所藏1932年黑龙江省会警察厅档案(全宗
号51)中,对维修建造从省城西到留园的道路的汜载为佐证。现在“留园”已不复存在,
“留园”也为“浏园”所替代,由一园之名扩之为一地之名,并已辟为天然游泳场。
葫芦头 葫芦头又称葫芦头码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西部,西临嫩江。清光绪三
十二年(1906),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建一条护城堤坝,坝宽30米,位于齐齐哈尔城西南
角,东西与另—护城堤坝相连。两堤坝相连后,水面恰似一个葫芦状。从方位上看,则
东端大、西端小。因而从清末起,两端便被称为葫芦头。往日嫩江航运兴盛之时,这里
是水运物资装船卸货的码头。现在沿岸已形成平房居多的居民区。
海山胡同 海山胡同位于第一百货向店东侧,是—条南北向的胡同,长488米,宽
12.7米。南起龙华路,北止龙沙路。胡同名得自人名。清末京师副都统胡寿庆,字海
山,其母居此地(今北大仓酒厂对门的育才小学院内)。据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龙江
女学文范》“寿太夫人序”载:“宣统二年八月十五日,京师镶蓝旗副都统寿海山(寿姓
为清朝皇帝所赐)都护太夫人寿诞,龙江(即齐齐哈尔)戚友相聚称觞。……”。可见海山
胡同的由来,确与寿海山母亲在此居住有联系。
袁家胡同 袁家胡同位于建华区杨家窑小学路西。东起光华街,西止东五道街,长
116米,宽4米。胡同北侧有一大宅院,院墙镶嵌灰色方砖,内有高大的明三暗五的正
房,正房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南各有一棵榆树。大门]前有上马石。这条胡同
的名称与这所宅院和寿山将军抗击沙俄的一段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寿山是清末爱国将
领,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署理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家居将军府(今齐齐哈尔市第
二医院东侧)。同年夏,沙俄侵略军以保护东清铁路为借口,欲进军黑龙江。寿山整饬
水陆军队严阵以待,给沙俄侵略军以严厉打击。当俄军逼近齐齐哈尔时,寿山抱着“军
覆则死”的决心,以身殉国。五月初八,俄军头目戈尔萨尔占据将军府,寿山遗属遂迁
至上述宅院。寿山,汉军正白旗人,姓袁,是明代著名将领袁崇焕的后代。因“袁宅”
之所在,故此胡同得名袁家胡同。
扎 龙 扎龙位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东南部。据清代张穆撰《蒙古游牧记》载:“清
初杜尔伯特牧地东至黑龙江,西至扎赉特界,南至郭尔罗斯界,北至索伦界,哈撒儿(成
吉思汗三弟)十六世孙爱纳噶号所部为杜尔伯特。”早在元代,扎龙地区已在成吉思汗三
弟哈撒儿的封地之内,其后裔长期在此游牧。由此可知,扎龙在清初,为蒙古族的游牧
地。现扎龙村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沼泽水域,北面和西面是丰茂的草原,具有优越的适:
于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扎龙地名产生前,这一带有上扎兰和下扎兰的称谓。
上扎兰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扎兰屯市,下扎兰就是现在扎龙村,东北沦陷时期,当
地地名牌仍写作“扎兰屯”。后为易于区别,将下扎兰改为扎龙。扎兰,蒙古语“栅栏、
围栏”之意。由此可见,“扎龙”为蒙古语地名,是蒙古语“扎兰”的音转,意思是“饲
养牛羊的圈”。
留园次门前即景右站者为刘德权,左站者为张朝墉(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