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变动 新中国成立后,市区人口自然变动(出生、死亡),曾出现三次生育
高峰和二个低谷时期。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4—1959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
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保障和提高。客观上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
长”提供了条件,再加“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1954年开始,市区
步入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期。据统计,1954—1959年,累计出生婴儿153 083人,
年均出生婴儿25 514人,年均人口出生率为41.9‰。其中1955年出生婴儿25 826
人,年出生率高达49.7‰。
第二次生育高峰(1963—1965年)。3年自然灾害以后国民经济出现好转,在
人口生育方面又出现带有补偿性的第二个生育高峰期。1963—1965年,累计出
生婴儿117 852人,年均出生婴儿39 248人,年均出生率43.4‰。其中1963年
出生婴儿44882人,年出生率51.4‰,是市区人口出生峰值最高的一年。
从1966—1973年,市区人口自然增长较为平稳,年人口出生率25.4‰。
第三次生育高峰。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时期所出生的人口,到
70年代和80年代陆续进入婚育期,必然导致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现。由于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使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势头平稳。1981年,市区人口出生率为17.4‰,虽然低于50年代和60年代的高
峰值,但仍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半期市区人口出生的高峰年。
第一个人口生育低谷(1961年)。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人口身体素质和出生率都有所下降。1961年,市区出生人口24 172人,出生率
27.7‰,较人口出生高峰的1955年下降22个干分点。1961年,人口死亡率为10.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是市区50年代和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一年。
第二个人口生育低谷(1974—1979年)。进入70年代,各级政府大力推行计划
生育工作,效果较为显著。从1974年至1979年,市区累计出生婴儿98 502人,
年均出生16417人,年均出生率15‰,较人口生育高峰期下降26.9—28.4个千
分点,较生育平稳期下降10个千分点。
齐齐哈尔市区人口自然变动图(见附表)
1954~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