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机械变动

机械变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齐齐哈尔市区人口机械变动(迁入、迁出)总的特
点是,50年代迁移规模大,迁入人口多;60年代迁入人数下降,迁出人数大增,
出入相抵后,出大于入;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迁移人口数最又呈现增多趋势,
迁入多于迁出。
1949—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机械变动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当时正
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辽宁部分大工厂北迁到齐齐哈尔市,以及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三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在市区兴建,使市区人口猛增。6年
累计迁入人口669 361人,年均迁入人口11l 560人。年均人口迁入率达200.5‰。
1955年,市人民委员会贯彻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关于组织剩余劳动力下乡开荒生
产的指示》精神,成立移民开荒生产办公室,组织从农村盲目流人城市的人口和剩
余劳动人口下乡开荒生产。6年累计迁出518 667人。迁入和迁出相抵,迁入大于迁
出150694人,年均人口机械增长率45.1‰。
1960—1969年,市区共迁入人口321 218人,迁出人口431 936人,迁出大于迁
入,形成人口机械变动的负增长,人口机械变动率为-12‰。这个时期国家对国民
经济进行调整,精减城市部分职工。到1962年6月末,齐齐哈尔市精减下放城市人
口73 607人。从1961-1963年末,市区共迁出179496人。1968年4月,市革命委员会
成立上山下乡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年12月,市革命委
员会根据《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立即落
实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掀起上山下乡高潮。1966—1969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43 852人,其中1969年上山下乡人数8 678人。
1966~ 1976年齐齐哈尔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表(见附表)


1970—1977年,人口机械变动波动较小,迁入略大于迁出,机械变动增长率仅0.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文化大革命”
期间下放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及下乡知识青年,均按规定从农村返回城市安排工作
或就业。从1978—1985年,8年累计迁入人口164 896人,迁出90398人,迁入大
于迁出74498人,这是市区人口机械增长再次迁入大于迁出的时期。
1954~ 1985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机械增长情况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