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分布 1949~1953年,齐齐哈尔市所竹辖的农村区划很小,在当时户口统计中,
尚无城乡之分。1954年龙江县所辖的部分街、区、村、屯划入齐齐哈尔市行政区划后,
始有城乡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1954年末,市区人口518 622人,其中城镇人口427 184人,
占82.4%,乡村人口91 438人,占17.6%。从1954年到1961年,正处于第一和第二个五
年计划期间,由于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使城乡人口急剧增加。1961年末,市区人口为
908 589人,比1954年增长75.2%,年递增8.3%。其中城镇人口750 534人,增
加323 350人,增长75.7%,年均递增8.4%。农村人口158 055人,增加仍617人,
增长72.9%,年均递增8.1%。市区城乡人口比重为82.6:17.4,比1954年城乡人
口的82.4:17.6仅变化0.2%,是城乡同步增长的阶段。
1962午5月,市人民政府贯彻中央“精简下放职工,压缩城市人口”的决定,从6月份
开始精减下放职工、压缩城市人口工作。年末,市区总人口为854 041人,比上年减少
54548人,下降6%。其中城镇人口比上年减少83 237人,下降11.1%,乡村人口增加2
8 689人,上升18.2%。城乡人口的比重从上年的82.6:17.4变为78.1:21.9。城
镇与农村的人口比重分别下降和上升4.5个百分点。1963年以后,从巩固压缩城市人口
所取得的成果和加快郊区副食品基地建设出发,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盲目流人城市。1968
年4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全面展开,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8年末,市区总人口为1 112 132人,与1962年相比增加258 091人,增加30.2%,
年均递增1.7%。其中城镇人口796 797人,增加129 500人,增长15.1%,年均递增
0.9%。农村人口315 335人,增加128 591人,增长68.9%,年均递增3.3%。市区
城乡人口比重为71.6:28.4。与1961年比,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下降和上升
11个百分点,是市区农村人口继续上升的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
农村的干部、知识分子陆续返城安排工作,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也陆续返城就业。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进—步解放,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到
1985年,市区人口1 260457人,与1979年相比增加102 567人,增长8.9%,年均递增
1.4%。其中城镇人口970 247人,增加109 650人,增长12.7%,年均递增2%。乡
村人口290210人,减少7083人,下降2.4%,年均递减0.4%。1985年末,市区城乡
人口的比重为77:23,比1978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和下降5.4个百分点,
是市区城镇人口回升阶段。
1949年~1985年齐齐哈尔市城乡人口比重变化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