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婴儿出生与成活 1916年, 齐齐哈尔人口11 38 480人,有招贴(即官
方许可)医生9人,无招贴医生55人.两项合计,占全城人口的1.7%,,无招贴稳
婆(即产婆) 14人,与育龄妇女之比为1:500,不仅数量少,而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
技术水平很低。同年,出生婴儿394人,死亡婴儿55人,死亡率为139‰,高于同期
全国城市婴儿死亡率120‰。那时,产妇临产,大多请旧产婆沿用旧方法接生,极易
造成产褥热和婴儿破伤风等疾病,产妇因分娩而丧命者常有发生,婴儿的成活和健康
也很难得到保障。新生儿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故有“七天风(指婴儿破伤风),
八天扔,只见娘生儿,不见儿长成”的民谚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50年代初,市人民政府把
“普及新法接生,推行科学接生”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基本任务。
1956年,改造了城乡旧产婆,乡村全部配备经过培训的接生员和助产士,下发科
学卫生的接产包,基本消灭了旧式接生。同时还对孕妇进行围产保健教育和产前检查,
对新生儿普遍实行免疫接种。市区婴儿死亡率,从旧中国的139‰,下降到 26‰,妇
女儿童健康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80年代,贯彻国家“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号召,把计划生育和“优生、
优育”结合起来,做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981年,市区婴儿死亡率从
50年代的26‰下降到17.4‰,低于全国同期婴儿死亡率34.7‰的水平。
青少年发育 解放前,伪满齐齐哈尔巾公署于1937年:制定实行《青少年发育
概评决定标准》,但其规定的各年龄组身高、体重标准,同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市
防疫站颁发的《齐齐哈尔学生发育评价标准》相比较,差距很大。在男女学生10个
年龄组的身高标准中,有9项低于新中国成立后市防疫站规定标准的较差标准下限水
平,有一项虽略高较差标准的下限.却仍低于上限水平。在男生10个年龄组的体重
标准中,有7项接近标准的上限水平,有3项低于较差标准的下限水平。女生10个年
龄组的体重标准,有 8项接近较差标准上限,有2项低于较差标准下限。
伪满齐齐哈尔公署青少年学生发育概评决定标准表(见附表)


齐齐哈尔学生发育评价标准(一)(见附表)




齐齐哈尔学生发育评价标准(二)(见附表)




新中国成立后,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医疗:卫生条件均有明显改善,加之广泛开展体
育运动,青少年身体素质有了相应提高。市防疫站于1960年和1982年在市区中小学
青少年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抽样调查表明,1982年,市区青少年(7~17
岁)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值与1960年相比,男生身高增长5.4厘米、体重增长3.1
公斤、胸围增长2.8厘米。女生身高增长5.7厘米、体重增长2.3公斤、胸围增长1.1
厘米。胸围除7、16、17岁3个年龄组较1960年有所下降外,其余8个年龄组均有所
增长。这2次抽样调查相隔22年,平均每10年男女生身高增加2.45厘米和2.59厘
米;体重平均增加1.4公斤和1.4公斤;胸围平均增加1.27厘米和0.5厘米。
1960、1963、1982年齐齐哈尔市区学生发育情况表(一)(见附表)




1960、1963、1982年齐齐哈尔市区学生发育情况表(二)(见附表)




1982年9岁男生身高相当于1960年10.5岁男生的水平;1982年10岁男生身高水平
相当于1960年11.5岁的男生水平。 1982年12岁女生身高相当于1960年14.5岁
女生身高水平;1982年12岁女生体重相当于1960午14岁女生体重水平。此外还
表明,22年问男性青年少年发育期提前了1.5岁,女性青少年发育期提前了2~
2.5岁。平均预期寿命 解放后,齐齐哈尔市力和全国—样,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有所延长。
据市防疫站1974年至1979年市区人口死亡回顾性调查编制的人口简略寿命表
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67.30岁,女性为69.57岁。
1974~1979年齐齐哈尔市区男女性别人口简略寿命表(见附表)




70年代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处于稳步增长趋势。1981年,市区人口平均
预期寿命:男性67.9岁,女性71岁。如果以80年代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同解放前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比,增长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