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与经济发展


1952年,因人口向城镇流入和市区工业生产恢复较快,市区人口比1950年增加
61.2%.年递增26.9%,,社会总产值为18 804万元,增长1.84倍,平均每年以
68.8%的高速度增长。国民收入增长1.68倍,年递增63.6%,,
1957年,市区人口比1953年增长1.8倍,年递增21.5%,,社会总产量增长2.26
倍,年递增34.3%。国民收入增长1.98倍,年递增31.3%。由于自然灾害和“大
跃进”时期工作失误,造成人口增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负增长,加重了国民经济的
困难程度。1962年,市区人口比1958年增加21.6%,年递增5%。社会总产值下降
41.5%,国民收入下降43.1%。
1965年,社会总产值比1963年增长47.2%,年递增21.3%。国民收入增长 43.6%,
年递增19.8%。人口也有补偿性增长,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最高峰值的1963年,人口出生率高达51.40‰。在此期间,虽采取精减城市职
工,下放城市闲散人口等措施,控制人口的机械增长,但市区人口比1963年仍增长6.1%。
新中国成立以来,36年间市区人口增长7.75倍,每年以6.2%的速度递增。
人口增长过快,同现代化建设对人口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
口普查资料,市区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为6.37学年(相当于高小文化程度)。在从事各
种职业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占2.7%,高中文化程度占26.7%,初中文化程度占
44.2%,小学文化程度占21%,文盲、半文盲占5.4%。在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12%。1985年,初中毕业生升人高中的升学率为31.4%(不包括升人职高及农
中部分),高中升人大专的升学率为23.3%,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人口素质水平的进—
步提高,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各个时期齐齐哈尔市区人口与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