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族乡、村

民族乡、村


达斡尔族乡、村 清初,迁居嫩江中游的达斡尔族人,在今昂昂
溪、富拉尔基一带建立达斡尔族村屯。清顺治十年至十二年(1653~1655),
达斡尔族人从黑龙江中上游大批迁入嫩江两岸,在齐齐哈尔一带先后建立50个村落。
康熙年间,形成以齐齐哈尔城为中心,城郊达斡尔族人聚居村屯呈散射状的分布
格局。由于清代不断调遣齐齐哈尔达斡尔官兵到处驻防,及至民国时期一部
分达斡尔族人迁居布特哈、阿荣旗等地区,致使齐齐哈尔一带百余个达斡尔
村落减少到40个左右。约40个村屯中的达斡尔族人口比例最多的不足80%,
最低只有16%左右。
1978年起,党和政府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梅里斯区恢复和建立莽格
吐、卧牛吐、杜尔门沁3个达斡尔族乡,共辖后罕伯岱、洪河、全和台、海雅、
腰库勒、莽格吐、三间房、西地房、额尔门沁、河西、地房子、扎布哈、齐
齐哈、奈门沁、哈拉、西哈雅、阿拉、双合等18个达斡尔族村。
1985年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聚居村人口统计表(见附表)


回族村 回族迁入齐齐哈尔之初,主要居住在城内或分散在农村。按回
族的宗教习惯,一般喜欢聚集居住,形成回民聚居村。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回族
人口主要居住在建华区及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新月村、梅里斯区共和乡永昌村。
这两个村的回族人口分别为394人、249人,占两村总人口的55.1%和70%。
蒙古族村 清康熙年间,蒙古族迁入齐齐哈尔后,形成13个聚居村屯。至1985年,
齐齐哈尔市蒙古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建华区的高头村、他们浅村,铁锋区的翁海村、查罕
诺尔村,齐齐哈尔种畜场八队(原库木台村)等5个蒙古族村,蒙古族人口分别为119人、
40人、29人、27人、90人。
朝鲜族村 清末,朝鲜族始迁齐齐哈尔城郊农村,开荒种植水稻,并建立朝鲜族聚
居村屯。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有3个朝鲜族村,即龙沙区龙沙乡明星村、梅里斯
区雅尔塞镇鲜明村和梅里斯乡新兴村。3个村朝鲜族人口分别为l 353人、 1 330人、
397人,分别占村总人口97.7%、9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