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回族
章下序
回族迁入齐齐哈尔有三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十五年(1676)起,回族人
因反清被发遣及移民、逃难等原因,陆续从山东、河北、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迁
到齐齐哈尔。至解放前夕,齐齐哈尔回族人口有2600多人。
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在回族内部或对外交往中,也使用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语
汇。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围清真寺而居,并形成饮食、婚葬、祭祀及礼仪等方面的
独特习俗。
解放前,齐齐哈尔回族人多属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和城镇贫民。多数人出卖苦力或
从事牛、马、羊贩运、屠宰及清真饮食等业。多数回族子女受不到教育。清光绪三十
四年(1908),创建省城清真公立初等小学堂,回族青少年得以接受普通教育。
回族人民有反征服、反压迫的斗争传统。清代,曾多次举行反清起义。抗日战争
时期,涌现了麻秉钧等抗日志士。解放战争中,齐齐哈尔回民自治联合会、回民贫民
会等,组织回族人民参加土改,参军参战,涌现了穆成斌等英雄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在政治、经济上发生很大变化。各后省、市人大和政协中,
都有回族代表参政议政。1978年,有回族干部468人。1985年,市、区两级党政机
关中,有8名副县级以上回族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