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
习俗
住 宅 朝鲜族住宅,一般朝东南或正南。解放前,房屋建筑以草、
泥、木、石为材料。日伪时期,朝鲜族贫苦农民过着无固定住址的生活,
建一些省工省料的临时性茅屋。木料搭架,双坡两山墙,少数为四面坡(屋
顶呈4个斜面),用稻草或瓦片覆盖屋顶,多为泥墙。室内多为一厨一室或
一厨二、三室,一般无窗,有也是小而固定的。室内炕与炕相联,称“满
炕”,分土炕、下炕、大炕、小炕,用拉门将炕与炕隔开,成为几个小屋。
炕面铺席或糊浆板(在火炕上直接粘几层纸,再刷上桐油),电有的铺“塔
塔米”(一种草垫)。因室内都是炕,进屋便脱鞋,席炕面坐。解放后,朝
鲜族住宅变化很大,特别是进入80年代,农村住宅多为砖瓦结构,室内一
般为3间,分为寝室、客房、厨房和仓库。现在,多数朝鲜族居室不再建
满炕,一般为半炕半地或改用床铺。
饮 食 朝鲜族注重早餐,午餐用冷餐,晚餐需烧炊。用餐时,先喝
汤,再用饭。允许剩饭,但不许剩汤。主食是大米饭或小米饭,还有打糕、
片糕、雪糕等,还喜食荞面或白面压制的冷面。传统食品有五谷饭、米肠
(在猪、牛肠里灌人糯米和猪血及调料煮成)、发糕、蒸糕、蒸饼、松扁(似
蒸饺)、死面豆包等。正月十五吃五谷饭,夏至吃艾蒿糕,冬至吃冬至饭
等传统食俗沿至今日。
副食有各种酱、咸菜、炖莱、汤莱。秋末,家家腌辣白菜,为冬季主
要副食。还根据不同季节,用萝卜、黄瓜、野菜等腌各种辣莱,用干萝卜
丝、地瓜干、白菜根、桔梗、苏子叶等加工成可口小菜。常吃大酱、豆瓣
酱、辣椒酱及淡水酱、汁儿酱、青苔酱、小豆酱。常食汤类有狗肉汤、野
菜汤、鳅鱼汤、鲶鱼汤、明太鱼汤,逢年过节还吃糕汤、辣汤。喜用山菜、
蕨菜、沙参等各种野菜做成菜肴。常吃用各种佐料生拌的牛肉、牛百叶、
牛肚、鱼片、萝卜、白菜、桔梗、四叶参等菜。烤牛肉和狗肉是朝鲜族的
传统小吃,有“盛夏吃狗肉、喝狗肉汤有补养”之说。
服 饰 朝鲜族人皆爱穿白色服装,素有“白衣同胞”之称。解放前,
朝鲜族男人穿自织的麻布、木棉布和绢布做成的素白斜襟上衣,以长布带
打结,老人爱穿肥大白裤,裤脚扎白丝带,便于盘腿席坐和走路。男人还
喜欢在上衣上加穿灰、蓝或黑色坎肩,以示英俊潇洒。头上戴礼帽、笠帽、
鸭舌帽等,脚穿木鞋、草鞋、胶鞋、皮鞋。男人外出时,一般外套长袍,
表示庄重。妇女爱穿袖筒渐细、斜襟、下摆齐胸、无钮扣、长带打结的素
白短上衣。冬季在一上衣外加穿棉坎肩。女子穿长裙,颜色因年龄而不同,
中老年妇女穿灰色裙子,内加穿白衬裙。姑娘和少妇的裙子五彩缤纷,鲜艳
夺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妇女一般喜戴头巾,用半米见方的四角巾对折
叠起,从前额包到脑后。中老年妇女爱用白绒布包头。
解放后,朝鲜族服饰发生变化,趋向汉族服式。50、60年代,青年普遍
穿中山装、西服。进入80年代,男人多穿西装,戴领带,妇女爱穿颜色鲜艳
的流行裙子和连衣裙。现在,朝鲜族人只有在大型集会或庆祝活动时,才穿
民族服装。
婚 嫁 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近亲、同宗、同姓及异族间通婚。
旧社会,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媒人说合。整个婚嫁经订亲、纳吉(择吉日)、
纳币(送彩礼)、迎亲(婚礼)等4个过程。
朝鲜族结婚仪式有“新郎婚礼”和“新娘娇礼”之分,都在同一日举行。
新郎婚礼,是女方家为新郎举行的典礼,女方家专为新郎设“大席”,以表
示对新女婿的盛情款待和良好祝愿。仪式在中午前结束,然后新郎、新娘当
日返回男方家,女方家将“大席”上的部分食品包装好,带给新郎父母。新
娘婚礼,是男方家为新娘举行的典礼,设“大席”表示公婆对新儿媳的欢迎
与良好祝愿。不同的是,在席中放一只煮熟的完整大公鸡,鸡嘴叼着红辣椒
或大红枣。婚礼当晚,男女青年同新郎新娘一起载歌载舞,庆贺新婚。次日
晨,新郎新娘向父母和亲友按辈份敬酒行礼。
婚后第三天回门,新娘家备酒招待亲友。酒席后,举行娱乐晚会,欢快
气氛不亚于婚礼当天。
丧 葬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极少数为火葬。长辈和已婚人去世,葬礼
比较隆重,未婚人和小孩去世。一般不举行葬礼。当老人咽气后,家人用棉
花团塞住其嘴和鼻孔,其子女将亡者的脸、手足擦洗干净,穿卜寿衣。之后,
将遗体安放在七星板上,盖上白布,再用屏风或白布帘遮挡,并将写有亡人
姓名、职业的纸条贴在布帘上。在布帘前摆放香案并供放祭品。人死当日,
其丧主和主妇拿着亡人生前上衣,爬上屋顶,向北边喊亡人名字,挥动衣服,
为亡人“招魂”。入棺前,用麻布将遗体捆上3至7道。停灵时间一般3至5天。
在送葬路上,抬灵架的人走几步退几步,并由领葬在前边唱悲歌,以此为晚
辈留下难忘的记忆。人葬前,由丧主在选好的墓地四角先各挖一锹,然后其
他人再挖。棺椁人墓穴时,按头北脚南下棺,棺椁上面盖好“命巾”(白布)。
由丧主填第—锹土,其他人再一起填土下葬。丧主返回家时,未去送葬的主
妇在屋内举行“反哭”(即“回魂”)祭仪。在亡者死后三年间,每年亡者忌
日前—天晚上,举行祭仪,以示对已故人的怀念。
解放后,这种丧葬习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近些年,朝鲜族也实行火葬,
并举行葬礼、开追悼会纪念亡人。
节 日 朝鲜族民间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节、寒食节、端午节、秋
夕节、重阳节、冬至等。
春节,俗称“元日”,是朝鲜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夜,各家在房
檐四角悬挂灯笼,通宵欢度,迎接新的一年。初一早晨,全家穿节日民族服
饰,开始家庭拜年。各家在祠龛前或临时在墙上挂布帘,贴上已故四代祖先
的神位,摆上供品,焚香举行“茶礼”,以示后人对祖先的怀念。之后,全
家人进行早餐。然后,男人走家串户向老年人拜年(妇女不得走家串户)。
正月十五上元节,早晨先饮“灵耳酒”,而后食“五谷饭”(用大米或糯
米、黄 米、绿豆、扁豆、大麦、大豆等做成),及用山野菜为料做成的15样菜肴。
妇女在清早轮挑“福水”。白天,男人分伙进行拔河游戏,女人聚在一起
踏跳板。上元夜,进行影占、牛占、月滋占等占卜活动,并进行踏桥、掷
骰活动。也有赏月的,因有“抢先看到初升月亮的人,将会碰到好运气”
之说,故青年人竞相攀登高处去喜迎明月露脸。
寒食节,清明的同一天或第二天,家家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全天不能
烧火做饭,吃冷食。
端午节,妇女身穿民族盛装,尽情地荡秋千,跳跳板;男人聚在一起
拔河、摔跤。然后畅饮米酒,打鼓吹笛,欢歌共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秋夕(仲秋节),是朝鲜族庆贺五谷丰登的传统节日。家家用新大米做
成打糕、米饭等去祖先基地祭祀。此外,还举行传统体育、游戏比赛及文娱活动。
晚上饮酒赏月。
冬至,早晨在太阳升起前吃红小豆粥,以预祝未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朝鲜族除传统节日外,还有家庭节日。如为六十寿辰的老人举行“回
甲”庆贺活动;结婚六十周年举行“回婚礼”纪念仪式;为周岁的男孩设
“周岁宴”等。
礼仪与禁忌 朝鲜族以尊老爱幼、衣冠端正、举止文雅、用语和蔼、
扶弱济贫而著称。
朝鲜族尤为敬重父母、长辈、老年人。长子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赡养
父母,不得分家,还要抚养弟弟妹妹,直至长大成家立业。男人不得过问
厨房事宜,女人不得过问男人的生产活动。家庭用餐,老人有专用的单人
小饭桌,由儿媳或女儿给老人先盛饭,老人举匙后,其他人方可用餐。酒
席上,如果老少同坐,绝不能对饮。老人遇到晚辈们喝酒时,应尽力回避。
在家陪客用餐时,须将好吃的和难挟的莱放在客人面前,一般不给客人挟
菜。主人要陪到客人酒足饭饱后方可放筷子,否则是对客人的不敬。
朝鲜族有些禁忌,如不准年轻人留胡须;婚丧日和节日不准杀狗、不
准吃狗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