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建华区

建华区


建华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部。东以齐铁:工程学校和站前北大街为
界与铁锋区相邻,南以龙沙路、全福路与龙沙区分界,四以嫩扪::道汗,
i梅IJi斯区隔江相望,北与富裕县接壤。全区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
积21平方公里。
清康熙三十年(1691),齐齐哈尔城即建在今建华区解放门以北一带。1912
年为一区、二区。沦陷时期,1940年改设惠福区、东盛区、北区。解放初,
1946年改设一区、五区。1954年,改设北关区。1959年,成立建华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建华区至今。因建华机械厂在区内而得名。
建华区辖卜奎、西大桥、东五、东市场、中华、文化、建设7个街道办事
处和建华乡,132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13个自然屯。
1985年,全区人口18.63万人。有蒙古、回、朝鲜、满、达斡尔、壮、
白、土家、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鄂伦春14个少数民族,
共11 38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是全市回族集中聚居的区。
建华区西部为嫩江低漫滩和新发岛,多河汊、湖泊;东部多沙岗、沙丘,
地势较高;北部风蚀严重。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雨
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15.5毫米。日照较充足,年均日照2 867小时。无霜
期136天。境内有常年性河流嫩江。该区是市区西北进出城口。区内公路四
通八达,水路、铁路交通比较完善,有铁路支线4条,嫩江东岸的新江村和
朱尔金2渡口,为联通江西各县、乡的要津。
建华区为卜奎城所在地,有将军府、清真寺等古迹。居民密集、街巷曲
折狭窄,改造难度大。齐齐哈尔市公安局、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劳
动教养所等主要专政机关都在该区域内。区内大专院校、民族学校是全市最
集中的地区,浏园浴场、明月岛景点,已成为全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经济迅速发展,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至1985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7 537万元,其中工
农业总产值4938万元,比1949年增长10多倍。
城镇工业企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建华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仅
有粮油加工、酿造、农机具制造等简单、小型工业企业。30多年来,工业不
断壮大,逐步形成建筑材料、五金电器、铁木加工、皮革、农牧机具制造、
工业锅炉、水暖加工等以机械工业为主的多门类的工业企业。到1985年,全
区有工业企业101户,职工5 399人,固定资产原值341.6万元。实现工业总
产值3 238万元。水暖零件、油漆、刀闸开关、镇流器、奶桶产品畅销全国
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此外,中直大型企业建华机械厂,市直企业齐齐哈
尔啤酒厂、木材综合加工厂、冰刀厂、灯泡厂和无线电一、二厂等都在建华区内。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全区的农业生产以蔬菜、养殖业为主,是重要的
蔬菜生产基地。有耕地3.16万亩,其中63%的耕地种植各种蔬菜。至1985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 563.8万元。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机耕面积占总
面积80%以上。区内市不范渔场、市园艺研究所、建华种畜场、第一、二
苗圃等大型农、林、牧、渔场和果树种植园,每年为市区提供大量禽、蛋
副食品和瓜果。年产商品鱼1.25万公斤。
商业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后,全区商业坚持促进生产、方便群众生活、
搞活商品流通的方向,活跃市场,在充分发挥第二百货商店、副食品中市
场等国营商业企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个体经济。至1985年,全区个体经
济达2 537户,从业人员3 256人,个体经济收入2 599万元,占全区经济收
入的35%,个体经济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均有程度不同的发展。区内文化教育事业比
较发达。1985年,全区有小学28所,在校生1.57万人;中学15所,在校生
1.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闻名全市的实验中学、第三中学、民
族中学等坐落在区内。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金融学院、
林业干部学院、齐齐哈尔电视大学、市京剧院、评剧院也在区内。全区有
医院和卫生保健站11处,卫生技术人员244人。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