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梅里斯区

梅里斯区


梅里斯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部。东与富裕县交界,南以嫩江西
岸为界,西与富拉尔基区和龙江县接壤,北与甘南县毗邻。地理位置北纬
47°15′~47°53′,东经123°30′~124°15′。全区面积1 948平方公里。
清顺治年间,境内齐齐哈、哈拉、音钦、卧牛吐等达斡尔族聚居的村落始形
成。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在齐齐哈村建火器营,设参领。1921年,属龙
江县管辖,境内设七区、八区、九区。1954年9月,全境划归齐齐哈尔市,设榆
树屯、达呼店、虎尔虎区和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1956年11月,四个区合并,
设立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958年12月,改为华丰人民公社。1961年,改设为齐齐
哈尔市郊区办事处。1965年,改为郊区。1980年5月,改称梅里斯区。
梅里斯区辖梅里斯街道办事处和雅尔塞镇,梅里斯、哈力、共和、达呼店、
瑞廷、卧牛吐、莽格吐7乡,89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131个自然屯。其中,
达斡尔族乡2个,少数民族村15个。
1985年,全区总户数29036户,人口14.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6人,为市
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其中农业人口13万。有汉、达斡尔、满、朝鲜、蒙古、回、
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锡伯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共17530人,占
全区总人口的12%。其中,达斡尔族人口9440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58%。
梅里斯区地处嫩江西岸的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147-171米,地势由北向南缓
缓倾斜。嫩江干流从东及东南侧流过,北部有阿伦河、音河,南部有二沟河,均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注入嫩江。平原大部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土质较好。
其余为碳酸草甸黑钙土、草甸土、盐渍化草甸土。天然植被属温带草原,现
已大部开垦,仅北部尚保存有良好的天然草场。风景优美的明月岛,即位于
该区雅尔塞乡境内。
1945年12月,根据党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龙江县委从
齐齐哈尔撤至甘南县,并派县委宣传部长周刚到达胡店开展党的活动。1946
年1月,中共达胡店区委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
运动。随后,中共卧牛吐区委也相继成立。1州年,一些地主、恶霸和当地
土匪纠集在一起,组成反动武装,妄图扼杀党的组织,破坏革命成果。在与
顽匪的殊死斗争中,许多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群众,前赴后继,不屈不挠,
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达胡店区公安中队长孙瑞廷、管永昌等2同志在一次
夜间巡逻中,不幸被土匪捕获。在严刑拷打下,他们宁死不屈。最后,土匪
采用了“坐火车”(扒光衣服,吊在烧红的火炉上烤)的毒刑,使年仅25岁的
孙瑞廷和他的战友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纪念烈士,以昭后人,1948年经市政
府批准,以烈士孙瑞廷的名字,命名牺牲地为瑞廷村。
梅里斯区以农业为主,是齐齐哈尔市城郊农副产品的重要基地之一。境
内梅里斯、哈力、共和、雅尔塞、瑞廷等乡(镇),因开发历史早,垦植指数
高达70%,且土地连片,土质肥沃,机械化、水利化程度也较高,是全市主
要的粮豆产区。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小麦等,经济作物有马铃薯、
甜菜、向日葵、黄烟、瓜类等。其中雅尔塞的西瓜曾销往中南海,得到中央
领导的好评。卧牛吐、莽格吐两个达斡尔族乡,因草原辽阔,加之达斡尔族
人民有养畜经验,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中占较大比重。在嫩江河谷
低漫滩(包括江套子和江心岛),由于水源充足,灌溉方便,部分地区的水稻
生产和人工养鱼发展很快。1983年,全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种
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中,涌现出专业户579户,重点户2 740户,“两户”
占全区总户数的13%。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324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9416万元,比1980年增长354%。其中,农业产值503万
元,林业产植227万元,牧业产值1 619万元,副业产值1 685万元,渔业产
值112万元。
50年代,境内已有商饮业、小作坊、铁匠炉出现,但规模小、数量少。
60、70年代,各公社兴办农机具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建筑材料等企业。区
联合砖厂生产的红砖、共和水暖器材厂生产的暖气片,是全市名牌产品。雅
尔塞配件厂生产的活塞芯,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油田;卧牛吐
编织厂生产的白条筐,远销国外。1985年,区办企业8个,乡办企业21个,
村办企业38个,个体企业465个,从业人员2 51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 350
万元,利润160万元。
1985年,城镇住房建筑面积38 184平方米,城镇新建小公园1处。全区8
个乡镇、62个村办公室实现砖瓦化,农村中600多户吃上了自来水。还有2个
村的自来水设施正在安装中。
梅里斯区交通以公路为主,全区公路共41条,总长度449公里,城乡相连,
村屯相通,交通便利。齐甘线(齐齐哈尔—甘南)贯通全区南北,齐查线(齐
齐哈尔一查哈阳)贯通全区东西,齐富线(齐齐哈尔一富拉尔基)在境内穿过,
齐林线(齐齐哈尔一青年林场)在境内终止。境内有嫩江公路大桥、新江村渡口和
朱尔金渡口,与中心城区及江东各地的水(冰)上交通也很方便。几年来,全区
机动车辆发展较快。至1985年,共有汽车237台,胶轮499台,小四轮2 239台,
机动车总量是1980年的175倍。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至1985年,全区有邮电局(所)8个,邮路总长918公
里,长话电路146杆公里,电报电路1路,电话交换机容量470门。安装电话总数
234门,其中,城区169门。
商业日益繁荣。1985年,全区有供销门市部10个,供销部37个,代销点18个、
职工共548人。1979~1985年,年均商品销售额11 585万元。
财政金融工作有新的进展。1980~1985年,市财政平均每年拨款438.6万元。
1980年起,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金融信贷原则,把支持承包户、专业
户发展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1985年,共投放农业贷款432.7万元,商业贷
款1104.4万元,工业贷款699.9万元。全区城乡储蓄余额780.8万元。
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1985年,区乡共举办各类科技学
习班430多次,近万人受到教育,并有科技示范户200户,在普及和推广保护地栽
培新技术、选用优良杂交籽种、黄牛改良等科技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果。全区各
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58人,中级69人。全区有普通中学16所,其中农村12
所;小学126所,其中农村103所,在校生31 795人,教职工1 714人。另有教师
进修学校1处。区、乡广播站9个,区文化馆1个,各乡(镇)文化站(室)8个,图书
室89个,画廊1个,电影院2个,乡村电影站8个,业余文艺队13个。全区体育活
动开展较活跃。区及各乡镇、部分系统中,每年均举行综合运动会、单项运动会,
还在5个学校开展传统项目的体育训练,参加训练的学生上千人。近年来,冰上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鲜明、桦木2个小学校1982年被评为全市长滑先进集体。全
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04个。其中,区级4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所92个。床
位310张。医务人员269人,其中,技术人员182人。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的方针,并积极开展“患者之家”活动,使医德医风不断转变。1985年,区卫生
防疫站评为省防治地方病先进单位;雅尔塞、共和、卧牛吐3所卫生院被评为省
文明乡卫生院;大八旗、黑岗子卫生所被评为省文明村卫生所。全区计划生育工
作围绕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积极控制人口增长。1985年.全区计划生育率、独
生子女率、综合节育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计划外二胎率、多胎率均比
1984年下降。
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1985年,全区职工人均年工资1 700元,比1980年的
755元增长124%;农村人均收入440元,比1980年的57.95元增长660%;城乡储
蓄存款额达780.8万元,比1980年的214.8万元增长263%。人民的生活水平明
显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已进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