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五
辽朝末期,融有南部室韦人的女真族大联盟(以生女真为主体,融有熟女真、室韦族等混
合体),崛起于松花江流域。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后为金太祖),
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阿什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北方少数民族贵族阶级统治
中原地区,国号为“金”的封建王朝,独领风骚百余年。金朝(1l 15~1234年)拓地东至日本
海,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外兴安岭,西北控制漠北各地,西与西夏为邻,南以淮河、秦岭与南
宋为界。金袭辽制,建五京十四总管府,分十五路管理。
金朝上京路西起今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迤南至讷河县、吉林省农安县、辽宁省柳河县,南
至吉林通辽市、延吉市,东南迄日本海,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北达外兴安岭。下辖蒲与路、速
频路、曷懒路、胡里改路和会宁府、肇州、隆州等重镇,上京路治所于会宁府 (今阿城市古白
城)。 蒲与路(蒲峪)故城于今乌裕尔河流域的,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附近,金初置万户府,海
陵王(1149~1160年)时改置节度使,金承安三年(1198年)改设节度副使。蒲与路辖区东南至胡
里改路1400里,北至边界(外兴安岭以北)火鲁火疃谋克3000里,东境至小兴安岭,西界嫩江与
乌古迪烈部为邻。今大兴安岭地区为蒲与路所辖。辽亡后,金王朝将辽王朝主体民族的契丹残
部,迁往大兴安岭南部和西南部农耕和驻牧。
金朝在北方边疆地区设置东北路招讨使司、西北路招讨使司、西南路招讨使司。专司昭抚
和羁縻沿边各族,“以重臣知兵者为使,列城堡壕墙戍守,为制。”金初,女真人在上京路及
其西部地区,设乌古迪烈统军使司。金天德二年(1150年)改为乌古迪烈招讨使司,金大定初年
(1161年左右)改称东北路招讨使司。 初治于乌古迪部之地,后治旧泰(吉林省洮南市城四家子
古城),再治新泰州(今吉林省大安县他虎城),金章宗(1190~1208年)时迁治金山州(今泰来县
塔子城)。金宣宗(1213~1223年)时迁治于肇州(今肇东县八里城),分司于新泰州和宜春(今肇
源县西南德根古城)。东北路招讨使司,主要镇抚其东北路北部的契丹和蒙兀室韦等族进攻。
是时,室韦人后裔大部融入蒙兀室韦部,形成蒙古联盟体。室韦后裔的乌古和迪烈部,初
驻牧于金泰州与蒲与路之间的,洮儿河北,嫩江西,大兴安岭东南。金灭辽后,金军进攻乌古
部和迪(敌)烈部,征服后迁二部于大兴安岭西南和东南部驻牧。另迁广吉利部(弘吉利)于今根
河、得尔布尔河、额尔古纳河三河间驻牧。金朝于大兴安岭岭西曾设“萌骨”(蒙古)部节度使,
管辖以蒙兀室韦为主体的蒙古联盟体。居住在今大兴安岭地区的契丹残部和沉淀于大兴安岭南
部的室韦后裔,被编入金朝军、政、民一统制的猛安谋克,一面戍边从戎,一面游牧和渔猎。
既要按“通检排查”的严格制约纳贡,又要被与金军从征中原地区。
金朝为抵御西方和北面蒙古族部攻扰,于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分东北路、临潢路、
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修建土木和部分石料结构的漫长界壕与边堡。金朝最北的界壕,起于伊
勒呼里山之西的根河上游南岸,西溯额尔古纳河后,再经呼伦湖北上,进入俄罗斯和蒙古国境,
止于今克鲁伦河。 东北路界壕起于大兴安岭东麓,自“达里带石堡子”(今莫力达瓦旗宜卧奇
屯),与大兴安岭东北至西南走向平行,向西南延伸,止于鹤午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
之霍勒河),北段长四百余华里,配置边堡十九处。 金界壕被誉为“北极长城”。契丹和南室
韦后裔,以艰辛和血汗建筑了,至今遗迹仍清晰可见,世界史上最北的长城。用智慧雕塑出凝
聚林海雪域文明的历史丰碑,再次展现古代大兴安岭人,开发内外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守土实
边,勇于开拓创造的风骨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