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胡联盟解体
二、东胡联盟解体
公元前二世纪前后,中原北方的匈奴迅速向奴隶制社会转化,崛起于蒙古高原的大漠南北。
结束了单纯的“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形成匈奴族的冶铜冶铁业和手工业,组成了军政一
统制的部落联盟体,一切能弯弓跃马的人“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先后以武力
征服了周边的燕山以东,贝加尔湖以西、南色楞河流域、祁连山以西的东胡、丁零、月氏和白
羊等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古帝国。东征西讨,东尽辽河,西控葱岭,北抵西伯利
亚,南达秦边赵境燕土。以阴山和套地区为根据地,不断南进中原。是时,东胡族受匈奴役使,
多次被匈奴胁迫从征中原。南进中原时的属地陆续被匈奴占据,活动区域被迫向东北收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构筑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 徙民实边固
疆,抢修内地至北部边疆兵道和粮道,防御以匈奴族为首的北方民族南进。 公元前214年,秦
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秦军,一部经今陕西榆林北上,一部由九原(今包头市)渡黄河进入贺兰
山区,两部突然向匈奴夹击,匈奴败走漠北千余里。战后秦始皇收复河套地区,徙民50万人,
设九原郡,置44个县,固土实边,开发农牧业。
是时,东胡族经过五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借助与中原民族边贸,获取“精金良铁”和生产
技术。利用匈奴族主部南迁的机会,康复元气,恢复经济,有了私有财产,统一了部族联盟体,
东胡人再度族势强盛。势力范围由古辽东辽西,发展到今河北北部。由于轻视了被秦朝重挫后
的匈奴族势力,不断向以大单于冒顿为首的匈奴索取东胡故地、匈奴名马和瘀氏(妻子)等,欲
清算被征服之仇怨。引起匈奴恼怒,突然向东胡族发起攻击。有患无备的东胡族大败,人众和
畜产等大部分被掳走,部落联盟瓦解。余部分为支,一支退居祖居地大鲜卑山 (今大兴安岭东
南坡),被称为鲜卑族;一支退居乌桓山(今大兴安岭南麓),被称为乌桓族。 为匈奴族掳走的
东胡族人,被匈奴族所同化。乌恒族近距汉地,逐渐被汉化,由游牧渔猎向农耕经济转化。鲜
卑族北退后,社会和经济发展缓滞。其后鲜卑和乌桓族尽受匈奴族的奴役和欺凌。“从遂孤弱,
常臣服(于)匈奴,岁输(贡)牛马羊皮,过时不俱(不缴纳),辄没其妻子(为奴婢)”。至此,东
胡族结束了历史上的辉煌,族名消失在史典中,被尘封两千余年。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