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拓跋魏政权

六、拓跋魏政权



  自西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年间起,晋王朝皇族间争权夺位,连续发生“八王之乱”(290~
306年)和“永嘉之乱”(309~311年)。中原动荡战乱,使北方的拓跋鲜卑族强势盛。西晋末年,
拓跋鲜卑集团曾数度远征漠北,拓疆扩土,降异族异部三十余落(部)。进据于今三晋大地句(音
读勾)注山、陉(音读刑)岭以北之地,基本停止游牧而驻牧于漠南和塞上。经济上牧业繁盛,财
富充盈。军事上控弦四十余万骑,叱咤风云,威振大漠和塞外。 310年,因拓跋鲜卑集团帮助
晋王朝合击反晋势力,西晋王朝为拓跋猗卢割地予代郡,册封为代公、鲜卑大单于,拓跋鲜卑
部建立了代地政权。建盛乐城为北都,筑平城(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为南都。西晋愍帝司马
业建兴三年(315年),拓跋猗卢自称代王。338年,从中原王朝以质子学习而归的拓跋王族之后
拓跋什翼鞬,治理族乱,统一族部,重振族邦和代政权。立号“建国”。至“建国”三十九年
(376年)东晋与鲜卑争土对峙,封建割据王国中的前秦,以30万大军击败鲜卑拓跋代国,统一
中国北方,代政权瓦解。

  十年后的386年,前秦政权灭亡,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前代王什翼鞬之孙拓跋珪,组
织拓跋鲜卑旧部东山再起,即位代王,建元称“登国”。不久迁都盛乐,改称魏王(史称北魏
王朝)。拓跋珪建国之初,先后出兵攻下库莫奚,打败高车和柔然,最后消灭铁弗等强敌,征
服周边大部异族和非谪族。拓跋魏得到大量土地,虏获无数战马和牛羊,成为塞北的一个强大
政权。396年,拓跋珪建天子旗号,改元“皇始”,统治区深入到晋、冀、豫等中原腹地。398
年,强劲的北魏政权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攻灭赫连夏、冯氏
北燕和沮渠北凉,统一北方,结束了为时一百余年的北方分裂割据状态,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
随后又西逐居于今青海一带的吐谷浑(音突浴魂),北降阴山以北的柔然,西域诸族都遣使朝贡,
北魏王朝势力日益兴盛。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不久改姓元氏,故拓跋宏亦称
元宏,北魏亦称元魏。自北魏初年起,鲜卑拓跋氏统治集团,运用多年积累的民族自强自新的
经验,以全新的意识吸纳汉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经验施政。仿汉制,任汉吏,改革吏制,
定法律,立典章。“计口授田”、“离散诸部、分土定居”、“异族通婚”。先后于道武帝拓
跋硅、太武帝拓跋焘、文明太后冯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等四次重大
改革。取得创新图治的成效,建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封建政权的辉煌。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