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契丹叱咤风云
九、契丹叱咤风云
“契丹族”,系东胡族后裔。东胡族被匈奴族击败解体后,在北退大兴安岭的鲜卑族群分
化演变中,与库莫奚部等成为东部鲜卑族部成员,游牧于饶乐水,即今松辽平原西拉木伦河流
域。公元91年,匈奴族被东汉王朝击败瓦解后,东部鲜卑族、库莫奚等部,“尽据匈奴故地”。
南迁至塞外古辽西地区,加入檀石槐组织的鲜卑大联盟体,与宇文鲜卑氏组成东部鲜卑部。
至两晋时期,雄居塞外和古辽东的鲜卑族,纷纷习汉,争疆夺土为王,参加封建大割据混
战。 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344年),鲜卑慕容氏击败宇文部首领逸豆归,契丹部与库莫
奚部从败退的鲜卑宇文部析离成独立游牧部落。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三年(388年),库莫
奚被拓跋珪击溃,契丹与之“分背”,单独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土河(今内蒙
古老哈河)流域,自号“契丹”。
契丹在北魏时,尚未形成部落联盟。契丹八部,分别以其内部名马、貂皮贡献给北魏朝廷,
各自与北魏互市于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之间。契丹在隋唐时,原臣服
于突厥奴隶主在漠北建立的政权(突厥汗国)。 太宗贞观二年(628年)部落联盟首领摩会背弃突
厥,归附唐朝,随从唐军征战。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乃于契丹驻牧地设置松漠都督府
和十个州,以窟哥为节度使,节制十州诸军事与松漠都督,封无极男(爵号),并赐姓李氏。唐
朝末期,契丹与唐朝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契丹受中原
先进封建文化影响,日趋强大。
唐开成五年(840年),在漠北取代突厥的回纥政权(回纥汗国)灭亡,中原发生藩镇割据,
唐朝政府软弱无力,已不能控制边疆地区,契丹贵族乘时而起,建立辽政权,成为祖国北方一
个强大势力。已能冶铁和纺织,农业除谷类植物外还种植桑麻,兴建了板筑房屋和城市。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夷离堇之后,利用本部的经济优势和政治地位,
巩固自己权力。首先攻并邻近的室韦、于厥(即乌古部,与室韦毗邻)和奚(即库莫奚)等族。第
二年(902年),阿保机率领四十万大军,越过长城,进攻河东、河北九郡(主要在今山西和河北
省一带),掳掠九万五千口汉人和大量驼、马、牛、羊。战俘和牲畜都成了耶律氏贵族财富,
增厚了阿保机经济实力。 唐朝覆亡时(哀帝天祜四年,907年),阿保机被推为大人,所主之部
的迭刺部势力逐渐压倒其他各部。耶律氏对内不断征服反抗的各部,对外继续掳掠汉人,扩大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充实经济力量,并且连续击败了回鹘、蒙古和女真,极大地扩展了控制地
区。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征服反抗异族后,以松花江流域的阿什河畔为中心,于907年
建立了辽王朝。政区远辖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地区,在大兴安岭东坡以东地区建立东京道。唐
王朝遗民的室韦部,隶于东京道设于今嫩江县的室韦都督府统辖。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