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唐置室韦督都府
十、唐置室韦督都府
鲜卑和契丹族后裔称室韦,北魏称失韦,隋以后始称室韦。室韦是一个种族和语言族综合
体,是由种族及语族相同或相近民族或部落群组成的“地区性民族综合体”。失韦与乌洛侯均
始见于《魏书》,当时是并列的两部。至隋唐,乌洛侯始为室韦诸部之一。乌洛侯和北魏的联
系,比失韦早一百年。“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路出和陇北千余里”,至失韦
的道路应是从今朝阳,经奈曼、扎鲁特旗、乌兰浩特市、札赉特旗等地抵达齐齐哈尔,再入嫩
江上源各支流和大兴安岭。从北齐到隋,室韦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
室韦五大部,各部同中原联系频繁。至契丹兴起,扩张势力,室韦诸部被迫西迁。
唐代室韦最初附于突厥,突厥对室韦残暴剥削和压迫,使室韦转而附唐。室韦从唐贞观三
年(629年)入贡,而后朝贡不绝。 唐代于室韦居住地区设室韦都督府管辖,室韦正式接受唐廷
官职,成为唐的藩国。德宗以后改任其首领为都督,成为唐朝管辖下的一个地方政权。《旧唐
书·室韦传》载有十九部,即乌素固、移塞没、塞曷支、和解、乌罗护、那礼、岭西、北山、
黄头、大如者、小如者、婆莴、讷北支、骆驼、东室韦、西室韦、大室韦、蒙兀室韦、落俎室
韦。《新唐书·室韦传》载的达骺部、深末怛室韦、缽室韦均为室韦诸部之一,故总计应为二
十二部。西室韦在今额尔古纳河发源处,其东之大室韦在额尔古纳河下游之南,蒙兀室韦在今
额木尔河流域,落俎室韦在今精奇里江西北。隋代的北室韦诸部,应在大室韦和南室韦之间的
今嫩江流域。北山室韦在今甘河流域一带。婆莴室韦东又有岭西室韦,当在今乌裕尔河流域今
小兴安岭西。“岭西室韦北又有讷北支室韦”,讷北支室韦在乌裕尔河北,今讷谟尔河流域。
唐朝后期突厥和回纥相继衰亡,室韦诸部乘机向西南迁徙。到辽金之时,室韦诸部重新组
合,分别形成许多新部落联盟。原南室韦诸部分化形成几大集团,北室韦其他各部则仍留居嫩
江流域,继续称为室韦。唐代原有的许多室韦部落名从此不再见于史籍,室韦这一总称,也逐
渐失去其原有的意义,除黑车子室韦、黄头室韦、北山室韦三部沿用室韦称呼外,室韦之名到
金末元初完全销声匿迹。
至金末,以蒙兀室韦为核心逐渐形成了蒙古族。被称为“尼伦”(即纯洁)的蒙古部落有十
余个,室韦留在东北地区的一些部落,如达卢古部在金初参加女真起兵,融入女真族。黄头室
韦至金代已称之为黄头女真,加入女真族。留下的室韦部,金末元初则称水鞑靼。居住在水边
从事渔猎的鞑靼,与西迁草原从事畜牧的鞑靼有所区别。鄂伦春、鄂温克等族是由留在东部的
室韦发展而成。室韦诸部大部加入蒙古族,成为蒙古族的基干和主体。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