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十六、铎陈决战

十六、铎陈决战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后金改为清,改清前连年南攻明朝的同时,为铲除北边
后顾之忧,多次征服原隶属明朝的黑龙江地方(区)索伦部各族人民,为入关夺取全国政权作准
备。 索伦部以世居黑龙江上游雅克萨地区乌里苏屯(今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三卡乡河湾农场北
红星村对岸)的鄂温克族人博木博果尔为“阿拉克巴图汗”(意为英雄的领袖)。明崇祯七年,
清天聪八年(1634年),索伦部各屯开始向清廷朝贡。为了使索伦部能够在北疆苟且偏安,博木
博果尔于1637年和1638年两次亲赴盛京(今沈阳市,后金京城),与清帝太宗阿巴海(皇太极)的
清政权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后因博木博果尔迟贡和拒贡并拥兵势众,“南北两岸各城屯俱附之”,意欲与科尔沁蒙古
部抗清联动,引起清廷不满,“虑其势盛不可制”。 清廷于公元1639年12月2日开始,大规模
遣将用兵,对索伦部发动了一场历时三年半的残酷战争。因主战场于雅克萨,史称第一次雅克
萨之战。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索伦部各族人民,在博木博果尔的领导下,以鄂温克族为主,自觉
组成6000余名联军,浴血奋斗,英勇抵抗。清军约14 000余人进抵结雅河口,绕过已归顺纳贡
之屯,又绕过博木博果尔“取米”(转运粮食)的乌鲁苏屯(该屯头目是莽古朱),在呼玛河口集
结之后兵分两路进军。左翼主力向西攻略索伦部西部的呼玛河口及以上地区,右翼主力向东攻
略索伦部额尔格河与结雅河之间地区,预定四十日后于呼玛河口右侧支流乌兰河口附近海伦屯
会军班师。

  清军左翼兵分五路进攻额尔图屯、多金城、雅克萨城、铎陈城、阿萨津城,首先攻占了未
设防的额尔图屯,多金城设防不坚陷于敌手,雅克萨城、铎陈城、阿萨津城的城墙坚固,清军
失利后遂改为火攻。雅克萨城城陷后,索伦部联军首领达尔布尼、阿恰尔都户、白库都、汉必
尔代四人,在乌库尔城集结了周围七屯驻守部队,准备向已占据雅克萨城的清军侧翼发起进攻,
夺回失城。清军左右两翼主力部队上万人马,攻击联军主力所会合的乌库尔城,清军施以火攻,
乌库尔城失陷。是时,博木博果尔一面在铎陈城和阿萨津城集结重兵固守,一面率领联军野战
部队向铎陈地区进军与清军决战。清军左右两翼主力部队闻联军来战,撤下围攻铎陈城部队,
向呼玛河口地区撤退。

  博木博果尔统帅索伦联军,于阿萨津城和铎陈城城外,阻击和扫荡铎陈城以西撤退的清军,
收复了雅克萨、多金、额尔图三座城屯。正值决战胜利在望之时,清军右翼预先埋伏的1360名
伏兵和清军前队突然向联军前后夹攻,400名联军被俘,博木博果尔率联军残部向北部山区溃
退。清军乘胜攻陷铎陈城与阿萨津城以北联军大营,继而西进重占雅克萨城、多金城、额尔图
屯三城。与此同时,清军左翼3000余人攻击索伦东部挂喇尔屯(黑龙江左侧支流鄂嫩河口附近),
联军战士与十倍之敌展开血战,终因势孤力寡城陷人俘。

  铎陈城决战以清军反败为胜宣告结束,博木博果尔率联军进行战略大转移。清军损失5000
余人马,折将四五员,参战将领多数被革职和处罚。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