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十七、博木博果尔转战甘河

十七、博木博果尔转战甘河



  博木博果尔自铎陈城决战溃败后,在结雅河中游地区清军包围圈内转战半年多,由于召集
联军溃散各部希望渺茫,便向西部地区战略突围转移。以少数嫡系部队为骨干,重建索伦部联
军,继续举起抗清大旗。清崇德五年(1640年)冬,博木博果尔以惊人的判断力和超人胆略,率
2000余人经过清军驻军牧马的结雅河口,冒着严寒,踏着深雪冰河西渡黑龙江。队伍十分杂乱,
女人和小孩约占四分之三,大人不分男女人各一骑,小孩与大人合骑,牛驮锅碗被褥和食品,
哭喊骂叫声不绝于耳。

  西渡黑龙江之后,穿过纳木查河谷,翻过小兴安岭,顺霍龙门河到达嫩江上游,于清崇德
五年(1640年)底进入甘河——根河天然通道。当溯甘河向西进至今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一带时,
清军预先部署守候狙击的战将席特库,指挥40名护军和350名蒙古兵突然杀出, 博木博果尔为
了保全一大群妇孺生命,摆脱伏兵继续向西仓惶转移。 博木博果尔的弟弟指挥200名联军战士
迎战掩护,联军战败,博木博果尔的弟弟和他的妻子,以及174名联军战士被俘。 在清军轻骑
的穷追下,联军带着妇女、小孩翻过大兴安岭鞍形地带,顺伊图里河和根河而下,在根河河口
穿过额尔古纳河和鄂嫩河口,沿音果达河北岸岸缘转移,于第14天钻进了赤塔山与达拉松山之
间的山谷(音果达河中矗立一块高大的岩石,地方就叫齐洛台)。清军和蒙古兵在山谷前堵后截,
经过殊死一战,80名战士以及725名妇女儿童被俘,博木博果尔被擒。

  清崇德六年(1641年)2月,博木博果尔被押抵盛京秘密杀害, 博木博果尔刚出生的嫡子图
麻尔被留在蒙古科尔沁部。清崇德七年(1642年)初,刚满一周岁的图麻尔被送到盛京清宫,清
廷隐去图麻尔真名,以其父博穆博果尔之名代之,封为和硕襄亲王,成了“和硕襄亲王博木博
果尔”,麻痹了索伦部各族人民。顺治十三年(1656年),图麻尔被清宫谋害致死,“年十六”。

  清崇德八年(1643年)初,留在江北七座小屯的索伦部各族人民继续坚持抗清斗争。1643年
5月4日,清军第三次征讨索伦部,攻陷了七座小屯,许多人逃入山林地区,联军战士和男女老
少2817人被俘。至此,明末索伦部联军与清军之间历时三年半的战争结束。

  清军前后三次征伐索伦部所掳掠的人口和被最先投清的巴尔达齐欺骗南迁的索伦人口 (包
括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总共13 948人。清军一征索伦部时掳掠6956人, 巴尔达
齐1641年骗迁1675人,合计8631人,被押解到锦州地区,置于三面临敌一面临海的绝境。清军
二征索伦部时,在甘河和齐洛台两地掳掠三批约2500人,是博木博果尔的嫡系,被流放到从昂
阿插喀(今齐齐哈尔南的昂昂溪)至额勒苏(位于嫩江下游右侧支流洮儿河口附近)、 格伦(位于
二龙溯对岸)之间的沼泽、泥淖、荒原、沙漠地带,置于蒙古科尔沁监视下,编为八个牛录,
故称牛录索伦。清军三征索伦部时掳掠2817人,男子被押到锦州地区,“按丁披甲,编补各旗
缺额者”,妇女和儿童分别赏给出征将校为奴隶。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