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十、根特木尔北徙尼布楚

二十、根特木尔北徙尼布楚



  根特木尔又名其穆(木)尔,原名特木耳,因移居大兴安岭根河而名为根特木耳。原是中国
索伦部鄂温克族酋长,世居石勒喀河和音果达河一带,以游牧为生,明朝时为奴尔干都司坚河
卫指挥同知(官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沙俄侵略军第一次占领尼布楚时,根特木尔与鄂温
克萨满穆克吐汗(穆克达哈)招抚部众,东渡额尔古纳河,南迁根河、海拉尔河一带游牧。清政
府对因沙俄入侵而内迁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人,实行编佐设官管理。根特木尔的
部众被编为三个佐,根特木尔被册封为世袭四品级佐领。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三月,根特木
尔率领族众参加了清军攻打沙俄的战斗。

  康熙四年(1665年),沙俄重占雅克萨后,尼布楚和雅克萨成为沙俄侵略军重要军事据点。
沙俄侵略军还在尼布楚和雅克萨地区建立殖民机构,诱惑和煽动占领区和内迁的索伦部人加入
其殖民统治。根特木尔由于对清政府反明征服索伦部、税赋繁重、随清军征战等不满,留恋原
籍石勒喀河一带游牧生活生产环境,在沙俄殖民统治策反下,于康熙六年(1667年)带领其亲属
族众四十余人迁往尼布楚。根特木尔投俄后,收拢当地未曾南迁的索伦部人,在沙俄支持下组
成一支武装。俄国史籍记载:“根特木尔有九个妻子,三十个儿子和三百名装备着长矛、盔甲
的战士,他的臣民是‘最善战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达斡尔各城堡的主力”。1684年,根
特木尔受东正教洗礼,改称为彼得·根特木罗夫,成为一名俄国籍的贵族,长期驻守在尼布楚,
管辖这一带居民。常随同沙俄侵略军劫掠和骚扰中国边境,有时对已归顺清朝的喀尔喀蒙古部
和布里亚特蒙古部作战。

  根特木尔投俄和在尼布楚地区武装助俄,引起清朝政府的密切关注。嗣后,在中俄两国历
次交涉中,都把根特木尔投俄事件,作为中俄边境争端交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康熙帝亲政后,
对根特木尔投俄事件尤为关注。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日,清政府派沙兰戴去尼布楚城,
同俄方交涉索还根特木尔等人,沙俄拒绝交回。 翌年,4月15日,沙兰戴等九人,奉命携带康
熙写给尼布楚当局的信件,第二次去尼布楚同俄方交涉索还根特木尔问题,并要求俄国停止入
侵我黑龙江流域。尼布楚当局答复“未奉谕旨,且以其年老患病,不敢将其遣回”。康熙九年
(1670年)八月、康熙十一年(1672年),清政府派遣布特哈总管孟额德去尼布楚, 向俄方交涉
引渡根特木尔等问题,尼布楚当局仍坚持沙皇的旨意拒不答复。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沙
皇政府派使团来中国,同年9月使团到达伊尔库次克城时会见了根特木尔, 使团代表向根特木
尔保证“俄皇决不会抛弃他”。而后,清政府多次与俄交涉根特木尔一事,终无结果,成为中
俄雅克萨战争的一个重要导火线。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