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雅克萨之战
二十四、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位于今漠河县兴安乡斜对面,黑龙江北岸。在明初是达斡尔人阿尔巴西酋长驻地,
成为“索伦部”名屯重寨。清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为沙俄侵略军占领,修筑大量工事,取
名阿尔巴津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雅克萨成为沙俄侵华军事基地,设雅克萨督军区于
此,在黑龙江沿岸刮起“血腥的毁灭一切的风暴”。
康熙皇帝经过清康熙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1683年和1684年)的通驿、备粮、驻兵、移民、
演习、侦察等抗俄充分准备后,部署清军以雅克萨为主战场,开始全面反击沙俄入侵。一面遣
使谈判,一面肃清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零星沙俄侵略据点。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
三十日,已集结在黑龙江中游的清军主将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副都统郎坦率乌喇、宁古
塔兵1500人、索伦达斡尔兵500人、京营八旗兵500余人、汉族“福建投诚”藤牌兵420人, 从
瑷珲城(江右新瑷珲)出发向雅克萨挺进,发起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6月23日,清军主力兵临雅
克萨城下,指挥所设在黑龙江中10余平方里的古城岛上。清军向俄军发出通牒,令其投降,俄
军不加理睬并“出言不逊”。24日,清军包围了雅克萨。25日,一支沙俄援兵沿江乘筏而下,
企图冲进城内增援固守。清军校尉林兴珠率领藤牌兵跳入水中斩杀30余人,其余全被活捉。当
晚,清军攻城。副都统雅钦、营门校尉胡希诺等从城南进兵,设“挡牌”、“土垄”,施放强
弩,佯攻城南;副都统温岱、护军参领瓦哈纳、汉军提督刘兆奇等率军至城北,架设红衣大炮,
向城内轰击;护军参领博里秋、营门校尉乌沙、左都督何佑等率神威将军炮从东西两侧夹攻;
副都统雅奇纳、镇守达斡尔提督白克等率水师封锁江面,以防敌人从水上逃遁。26日晨,清军
在城下堆积木柴火攻。俄军向清军乞降,发誓不再来犯,随后“稽颡而去”。曾被俄军掠为人
质的160余名达斡尔、鄂伦春人获得解放,“尽皆遣回本地”, 清军烧毁雅克萨,拆毁沙俄军
事工事,班师凯旋,返回瑷珲城。史称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七日,沙俄上校彼顿率198名沙俄士兵重占雅克萨城。 已升
为雅克萨督军的托尔布津新招沙俄哥萨兵316名,率主力进占雅克萨城。收庄稼、筑工事、修
城墙、挖壕沟,准备长期固守。是时,清军高级将领已返京城,萨布素忙于筹划在墨尔根修造
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初,清政府始知沙俄重占雅克萨。 6月底,萨布素和
郎坦受康熙谕旨,率师2400人从瑷珲城出发,进行第二次雅克萨战争。 7月18日,清军逼近雅
克萨,再次致书沙俄军立即投降,沙俄拒降,出城邀击。清军以“龙炮”还击,并派水师扼据
古城岛上游,防止尼布楚俄军增援。7月23日,清军攻城。经过几天激战,俄军死亡1110余人,
指挥塔楼被击中,托尔布津重伤身亡,拜顿接替指挥继续顽抗。清军建起过冬营寨,长期围困
雅克萨城。经5个月围困,城内俄军病亡饿死826名,只剩66人,束手待毙。沙皇遣使向清政府
求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八月,康熙下令撤回雅克萨之兵,并与俄罗斯政府使团在尼布
潮(尼布楚)谈判,划定中俄边界。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