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中俄瑷珲条约》
三十四、《中俄瑷珲条约》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了掠夺生产原料和市场,各国不断对外扩张,
发展殖民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沙俄趁机撕毁《中俄
尼布楚条约》大肆侵略黑龙江地区,首先强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航行权,进而欲取资源丰富的
中国东北地区。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沙皇俄国经多年武力侵占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急欲强
夺中国领土为俄国所有,企图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合法化。同年,中俄两国代表曾就划
界问题,于黑龙江下游的阔吞屯进行谈判,沙俄提出“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作为两国边界”,
中国代表拒绝了沙俄无理要求。
清咸丰六年(1856年)初,英法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机向中国提
出领土要求。清咸丰七年(1857年)初,沙俄派普提雅廷为公使到中国要求与清政府谈判。沙俄
政府事前估计与中国政府谈判不易解决问题,决定用武力胁迫中国的谈判,在尼布楚条约的中
俄边境集结步兵16 000人,骑兵5000人,配备各种大炮40 门, 又在伊尔库茨克等地集中后备
部队1000人,如果谈判达不到目的,就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夺取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普提雅
廷到北京后,清政府拒绝他到北京谈判,让他到黑龙江同将军奕山谈判边界问题,俄国政府便
派西伯利亚总督为全权代表去瑷珲谈判。
清咸丰八年(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陷中国天津大沽炮台, 威胁北京,清王朝无力顾
及黑龙江边务。同年5月23日,谈判正式开始。 俄方代表为穆拉维约夫、外交部文官彼得罗夫
斯基、上校布多戈斯基等人,中方代表有黑龙江将军奕山、黑龙江副都统古拉明阿和佐领鄂绅
泰等人。俄方事先提出一个完全违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条约
草案交给奕山,限期两日答复。 经过6天的谈判,沙俄以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卑劣手段,迫
使奕山于5月28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是:黑龙江沿岸(北
岸)自额尔古纳河至黑龙江口的大片土地全部划归俄国;只有精奇里江至豁尔莫勒津屯(即江东
六十四屯地区),仍由中国人民“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 乌苏
里江东岸至海之地作为中俄“共管之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舶航行。从此,
黑龙江成了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沙俄夺去。
马克思在当时评论《中俄瑷珲条约》说:“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
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
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恩格斯指出:俄国“从中国夺取了
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