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沙俄独霸航权
三十五、沙俄独霸航权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恃强凌弱,开始瓜分中国。沙皇俄国乘机撕
毁《中俄尼布楚条约》,破坏原定国界,向黑龙江流域武装侵略。大量移民建城,企图永占中
国领土。
清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沙俄为争夺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土耳其和英法开战,
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十二月一日,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经沙俄政府批准,以开辟
黑龙江航线为借口侵占黑龙江以北地区。五月一日,穆拉维约夫来到航行黑龙江的起点石勒托
沃德,五月二十六日率千名士兵分乘75艘船筏,满载各种军需物资,沿石勒喀河而下,三十日
船队首次侵入中国黑龙江水域。六月九日,俄船经黑龙江上游今大兴安岭地区段抵达结雅河河
口。受到清军阻拦的穆拉维约夫沙俄军派人到瑷珲城要求“放行”。胡逊布以不知有俄船“借
道”黑龙江之事,更未得到清政府“放行”命令,令其立即折回。十月,沙俄指挥船“额尔古
纳”号在城北靠岸,穆拉维约夫上岸与胡逊布交涉。十四日,俄船强行通过瑷珲闯越黑河口,
十七日越过乌苏里江口,二十五日到达阔吞屯。穆拉维约夫沙俄军船队到阔吞屯后,一半士兵
派往“东洋”,“余兵留使占据”在阔吞屯、庙街和克默尔湾一带。沙俄陈兵后,“砍木垫道,
烧砖盖房,打铁练兵,沿江摆大炮,防守甚严”。派专差官沃尔康斯基返回伊尔库茨克,向阿
穆尔河(今黑龙江)沿岸迁移俄民。
清成丰五年(1855年),穆拉维约夫率军第二次入侵黑龙江,从石勒克河出发向黑龙江地区
大量运载沙俄哥萨克军队,其中有第十四和第十五边防营。 运送总计重有1万普特的大炮和炮
弹,2万普特的生铁和近1000普特的火药。迁移大批移民到黑龙江沿岸开垦和永住。六月,入
侵黑龙江的俄军分乘125艘船只分成三批,先后通过瑷珲驶向下游。 第二批沙俄侵略者到达黑
龙江下游后,立即屯兵占地,建盖房屋,安设炮位。在阔吞屯到庙街长达300多公里的地带,
建立了5个第一批哥萨克移民村,其中4个村位于黑龙江左岸,一个在右岸。在黑龙江上游建立
一个军事哨所——库托曼达哨所。
清成丰六年(1856年)三月,克里米亚战争宣告结束,俄国遭至惨败。新上台的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指令穆拉维约夫继续入侵黑龙江。穆拉维约夫立即派卡尔萨科夫组织第三次航行,五月
八日,卡尔萨科夫率领120多艘船,只1600名哥萨克军士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分三批沿石勒喀
河和黑龙江上游顺流而下驶抵瑷珲。
清咸丰七年(1857年)六月初,穆拉维约夫率领大批哥萨克军分三批,在黑龙江上游进行第
四次武装航行。首批沙俄军官亚兹科夫率领七八百名哥萨克军士登岸。沙俄侵略军在航行期间,
又占领了中国黑龙江北岸许多领土,移民2400人分往各地。
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地区后,以《中俄瑷珲条约》划定两国边界。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