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十二、民国“上江三县”衙门

四十二、民国“上江三县”衙门



  1912年(民国元年),呼玛总卡衙门改为呼玛设治局,撤销清末设立的国境监视所本部,由
设治局行使军事、政治、司法、财政等职权,设治局位于原呼玛总卡所在地——库玛尔江口
(原金山镇,现金山乡)。1914年(民国三年),呼玛设治局改为丁等设治县,县知事公署仍设在
金山镇。孙绳武(字燕堂)任呼玛县知事后,为殖边垦牧,开发边疆之计,据理陈情,上疏呈请,
移县治到古站(今呼玛镇)。1914年(民国三年)10月,经黑河道尹令准,呼玛县公署迁治古站。
1915年(民国四年)4月,县知事公署楼落成剪彩。 新呼玛县城已按新规划建设,辟有公园、凉
亭,商店住宅修建整齐,街道井然有序。 呼玛县南北长420余里,南至宽河与瑷珲县接壤,长
约300余里,北至兴胜口与鸥浦县接壤,长120余里。东界黑龙江与俄国“黑龙州” (清末民初
中国人,对原中国领土今俄罗斯阿穆州古政区名的传统称呼) 对峙,西与嫩江县毗连。

  漠河县,由境内漠河而得名。漠河,又名墨河。发源于内兴安岭,流入黑龙江,河水黑如
墨色,故名墨河,此河现已干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总督徐世昌、巡抚周树模奏请,于漠
河设立厅治,以便就近办理金矿,没被批准。宣统年间,老沟金矿发现了新矿苗,淘金工人剧
增。到民国初年,哈尔滨广信公司于1913年(民国二年)取得官府准许,在地方官僚的支持下,
于漠河设立广信公司分号。宣统元年(1909年),于漠河设守备队。同时在黑龙江沿岸漠河领域
内,设国境监视所六处,由守备队管辖。1912年(民国元年),于巴尔虎设监视所十处,也归漠
河守备队管辖。1913年(民国二年),珠尔干监视所长赵春芳转为漠河监视所长。1914年 (民国
三年),漠河监视所及珠尔干监视所管辖地域合并,设置漠河设治局,赵春芳任设治局专员。
1917年(民国六年)漠河设治局升为丙等县。1919年(民国八年)漠河县知事赵春芳对漠河镇进行
规划,修建街道,整顿市容。漠河县南至马伦与鸥浦县接壤,长390多里。 北以额尔古纳河与
俄国后贝加尔州为界,约300余里。 西以伊勒呼里山脉与嫩江县,以牛耳河与呼伦贝尔之一部
份为界。

  鸥浦原属呼玛县管辖的一个村庄,1914年(民国三年)7月1日,黑龙江省政府训令,呼玛县
属地倭西门(现鸥浦乡境内的老街基岛)设倭西门县佐。 1929年民(国十八年)4月16日,黑龙江
省政府令呼玛县属地倭西门县佐,改为鸥浦设治局,地点仍在倭西门。同一天,黑龙江省政府
又旋复训令,将鸥浦设治局改升为丁等县。鸥浦县南以兴胜口为界,与呼玛接壤。北至开库康
卡,与漠河相接。山脉河流,与呼漠两县无甚差异。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