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民国呼玛地区邮电
四十七、民国呼玛地区邮电
民国三年之前,呼玛地区(呼玛至漠河沿江地区)邮件依靠对岸俄国邮路转寄。后俄方借口
欧战,限制极严。凡属公文须送俄国伯力检验,商民渡江取信一次只准领取三封,尚须有地方
官长签字。严重侵犯了中国政府主权和中国人的人权,“通讯闭塞,莫此为甚”。
1915年(民国四年)5月,黑河道尹令准于呼玛设邮务代办所一处,金山镇设三等邮局一处,
沿黑龙江岸,呼玛至漠河设置21处邮站。呼玛县城所在地金山至新街基沿江邮站里程68里,新
街基至察哈彦55里,察哈彦至怀柔站52里,怀柔站至安干卡55里,安干卡至致远站58里,致远
站至倭西门58里,倭西门至归化站56里,归化站至依西肯55里,依西肯至绥安站46里,绥安站
至安罗卡46里,安罗卡至靖安站58里,靖安站至开库康56里,开库康至车立营58里,车立营至
新立屯44里,新立屯至阿木尔44里,阿木尔至巴尔嘎力68里,巴尔嘎力至太和56里,太和至乌
苏里58里,乌苏里至永和站56里,永和站至漠河55里。主要邮政运输工具冬为“博石多威”
(马拉雪橇),保证邮政业务外,还运送来往旅客和行李,夏为步差传邮。
1917年(民国六年),邮路延长到黑河,全程1045里。 同年1月24日,将二十站安罗卡、二
十一站靖安、二十二站开库康、二十三站车立营、二十四站新立屯、二十五站阿木尔、二十六
站巴尔嘎力、二十七站太和、二十八站乌苏里、二十九站永合、三十站漠河等邮站划归漠河邮
站管辖。是时,黑龙江通航,通航期邮件由客船代办,客船设邮差两名办理业务。邮船每月两
班。1919年(民国七年)5月,黑河道尹准于漠河设三等邮局一处,倭西门县佐设三等邮局一处。
1920年(民国八年)10月,黑河道尹准,呼玛至黑河设邮站九处,北至依西肯设邮站十处,冬设
夏裁。同年,东三省邮务管理局令金山镇三等邮局又改为二等邮局。后又在倭西门设三等邮局,
在县城设呼玛邮政代办所。
1915年(民国四年)8月18日嫩江、呼玛、漠河之间,架设电报线, 于呼玛、漠河各设电报
局一处。1919年(民国八年),于库玛尔金矿局添设电报局一处。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7月4
日,黑龙江省马占山主席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命令呼玛电台调回黑河,漠河电台调到呼玛待用,
两县与外地电报通讯中断。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