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十五、抗日联军血染兴安

五十五、抗日联军血染兴安



  1939年(民国二十三年),日寇全力讨伐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战争进入困苦艰难阶段整编后
的抗日联军三路军三、九支队被迫从小兴安岭转入大兴安岭东南部,以深山密林为掩护,扩大
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避敌驻嫩江、黑河等地主力,东杀西战,寻机歼敌。1939年12月12日,
时任参谋长的冯纪刚和政治部主任王钧率三支队进入莫旗,连续偷袭日伪军。 1940年(民国二
十九年)1月,三支队80余人袭击了太平桥伪警察分所。 200多人的伪警队由阿荣旗方向尾随追
剿三支队。三支队以少胜多,将敌人一举击

  1941年(民国三十年)6月,支队长王明贵、参谋长王钧、宣传科长陈雷等率三支队, 跨过
嫩江挺进大兴安岭东南麓寻机歼敌。深入嫩江县东北部、呼玛县西南部和瑷珲罕达气地区,几
次胜仗后急行军摆脱多股敌人围追堵击,向嫩江西岸转移。6月29日,途经八站腰站时与日本
“讨伐队”遭遇,双方各有伤亡,撤出战斗后继续向嫩江边转移。伪军骑兵100多人尾随追击。
于7月6日渡过嫩江支流那都里河。在放排工人帮助下顺利渡过嫩江,留下20多名保卫人员,王
钧带领伤员留下养伤。王明贵与陈雷率领三支队继续西进,接连渡过甘河、奎勒河、诺敏河,
甩掉日伪军追击,西进到远离敌人的毕拉河流域。王明贵、陈雷等与鄂伦春部落首领盖山等猎
民,血盟结拜成抗日兄弟,开辟出天时地利人合的小根据地。

  1941年7月,由郭铁坚政委、曹玉奎支队长带领的抗联第三路军九支队转移到嫩江边, 准
备渡过嫩江与三支队会合。7月27日,九支队夜袭萧家窝棚警察分驻所,连夜过江夜宿郭尼屯。
从讷河赶来追击九支队的日军得知消息后,40多人分两路向郭尼屯包围。九支队几次突围未能,
伤亡惨重,郭政委壮烈牺牲,曹支队长为国捐躯。最后由十五大队指导员孙志远接替指挥,组
织残部从村南突围出来。经4天撤退到达甘浅江口,脱离险境。

  1941年7月末8月初,经过周密筹划,三支队开始西征,由毕拉河向格尼河转移。在盖山等
鄂族猎人配合下,于8月11日中午袭击了格尼河上游日寇益昌公司伐木据点,解放200多名劳工,
缴获一批粮油,烧毁日本人盗伐的大量木材。

  1941年10月下旬,三支队向西出击,经过四五天行军,到达博克图西伊列克得北沟二十六
号车站附近。 11月1日夜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车站和采木作业所,20多个日本站警全部被擒,缴
获50多匹马使三支队变成骑兵,许多工人参加三支队。烧毁车站、作业所和各物资库,处决了
日本经理。战后三支队转移到免渡河上游札敦河日寇伐木“大柜”(作业所)。11月18日午夜,
乘对面不见人的“冒烟雪”夜袭“大柜”,全歼日军20多人,缴械一连,解放几百名劳工,缴
获一批日伪军新棉衣等物资和武器。当时有40多人参加三支队。

  1941年11月21日,三支队从札敦河出发向东进入大兴安岭,穿过诺敏河,奎勒河和甘河,
于12月11日抵达小杨气袭击日寇伐木场。13日进入大杨气,次日抵达库楚河,一路边进边战。
1941年12月中旬,三支队越塔河和呼玛河进入呼玛境内,先攻取日寇四道沟和余庆金矿公司。
日寇驻韩家园讨伐队和被日军改编成讨伐队的鄂伦春族“山林队”,步步紧跟追剿。三支队撤
离余庆与敌人“捉迷藏”,先后打下会宝沟、吉龙小沟、五道沟、兴隆沟,攻取闹达罕金矿后,
攻打金山镇,途中在闹达罕东岗,与尾随追击的讨伐队遭遇而激战,伤亡较大,王钧左腿被打
断。由于日寇利用熟知山道地形和枪枝优良的鄂族猎民追剿,使三支队陷入险恶。1941年12月
下旬,讨伐队侦察到三支队倭拉根河营地,600余人迅速追击,三支队伤亡20多人, 被迫向南
撤回根据地转移,讨伐队追击到塔源。12月29日将三支队包围在塔源附近库楚河边,三支队突
围中牺牲66人被俘2人,幸存12人向北面的呼玛突围。讨伐队继续跟踪追击,三支队迂回到南
瓮河,甩掉敌军,于二道盘查冲出包围圈。陈雷、王钧及副官汪成等人,经旺哈达过江进入苏
联休整。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