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十七、剿匪斗争

五十七、剿匪斗争



  1945年8月13日,黑龙江中上游“上江三县”地区日军全线溃败,8月15日侵华日军全部投
降,祖国“光复”,苏军暂驻沿江民国三县。国民党当局利用在联合国占有合法席位,与苏联
建有外交关系,又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员国代表,享有受降权的有利条件,一面急忙调
遣部队进入东北解放区,一面网罗原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勾结土匪及伪政、军、警、宪、特
等残余势力,组建反动混合武装,与中国共产党及革命武装争夺政权。在今大兴安岭地区及周
边,盘踞活动着“光复军”、“东北挺进军”、“反共联盟军”,夺取“上江三县”政权,阻
挠进入“上江三县”地区的中共地方党和革命武装建立民主政权,企图破坏、厄杀、夺取新生
政权。在极其复杂艰难险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条件下,进入黑河地区的中共领导干部,发动
群众,发展党的队伍,建立革命武装,建立和保卫人民民主政权。以政治化土匪为主体的国民
党反动混合武装,蒙骗不明真象曾被日军编建“山林队”的鄂伦春族猎民,加入反动武装。在
解放区烧杀掠抢,袭击党的军政人员,杀害革命群众。 1946年6月2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和西
满军区,派军区三师副师长洪学智等人,率三师特一团进入黑河地区剿匪和巩固革命根据地。
1946年8月,西满军区派出三师特一团三个连的兵力,由政委黄励华、政治部主任荫正祺和随
军干部邱北池带领,于8月13日接收呼玛县,成立县民主政府。

  同年10月,黑河匪首“国民革命军光复军骑兵23团团长”张伯钧,被黑河和嫩江剿匪部队
追击逃窜到呼玛县境内,与鸥浦土匪赵志民相勾结,攻打呼玛县城。11月20日凌晨,张伯钧带
领150名匪徒,向呼玛县城疯狂进攻。 县长邱北池立即组织仅有的50多名军政人员还击,战斗
持续到晚上,土匪攻城不下便运柴草准备烧城。 西满军区三师特一团400多人的骑兵大队,疾
驰90多公里山路,于当日下午四点半到达呼玛,击毙和俘虏匪徒80余人,张伯钧率残匪仓惶逃
命。1947年1月22日,黑龙江警备三旅廖中符旅长奉命率700余人剿匪部队,赴呼玛、鸥浦、漠
河剿匪,匪首张伯钧和赵志民北逃。2月中旬,部队剿清鸥浦土匪,第三次解放鸥浦县。 解放
鸥浦后,日夜兼程北上漠河剿匪。 在永和站捣毁匪部,击毙匪首张伯钧,毙匪300余人,残匪
逃向漠河。剿匪部队星夜兼程直奔漠河,智擒张伯钧的副官,消灭残匪,“上江三县”剿匪斗
争彻底胜利。

  布特哈地区匪首刘祖武组织600余人的“光复军”自任旅长。 1946年被嫩江军分区剿匪部
队追击到莫旗,1946年11月假投降后又叛变, 1947年2月,被驻布特哈地区的蒙古自卫军骑兵
五师四十三团,歼灭于大兴安岭东麓的莫旗东毕台屯。 1947年1月,在今大兴安岭地区南缘朝
阳村,反动地主陈子华,欺骗鄂伦春猎民,成立200余人的“反共联盟军”, 活动于甘河、奎
勒河和多布库尔河一带。1947年9月,被巴彦旗公安大队和四十三团歼灭于今松岭区小扬气镇。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