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大生产运动
六十、大生产运动
土地改革斗争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呼玛县经济发展。1947
年,黑河革命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巩固新生政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县委县政府依靠广大
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时称“大生产”运动。1948年4月15日,呼玛县召开了全县贫雇农代表会
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研究部署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问题,号召翻身农民多打粮食,支援
前线,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代表们向农民传达了会议精神,广大农民决心搞好生产,支
援前线,大生产运动在全县农村开展起来。是时,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是解放区土地改革后
党、政、军、民根本性战略。呼玛县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组织以自愿“插具”为原
则的生产互助组,人合心,马合套,解决了部分农民生产中劳动力、畜力缺乏的困难。县政府
把解放军战士和政府工作人员食用的原粮拿出来,分配给缺少籽种的农民,顺利地完成春播。
自1947年秋起,呼玛农民开始踊跃交送“公粮”,支持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全中国的三大战役。
1949年,呼玛县农民交送“公粮”128.9万斤。1948年11月,呼玛开始公开建党工作,在农村
发展一批党员。党员在大生产运动中积极发挥作用,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使
大生产运动空前高涨。各级领导、解放军指战员、党政工作人员和农民齐心努力,一起拉犁拉
耙,压地铲趟,收割打场,获得土地改革后第一个丰收年。冬季又开展了多种门路的副业生产,
打柈子、倒大木,拉脚运输,烧木炭,打鱼狩猎,手工编织等,为第二年生产筹集资金。广大
农民欢欣鼓舞,在大生产运动中迎来了新年、春节,各村屯排练文娱节目扭秧歌,欢庆翻身解
放,欢庆生产大丰收。1949年1月15日呼玛县召开首次劳动模范大会,39名县级劳动模范受到
奖励。会议总结了1948年的大生产运动,制定1949年生产计划。1949年2月呼玛县涌现出“模
范生产组长”徐振清,“妇女模范”耿月兰,模范干部吴心铎、于智明,“劳动模范”葛木禄
(鄂族)、孟长果(鄂族)、李伯怀、乐鸣喜8名黑河“地区劳动模范”。 1948年呼玛、鸥浦、金
山三个区,共耕种土地9062垧,比1947年增长24.9%。各类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呼玛区小麦平
均垧产950斤,燕麦1050斤,糜子1450斤,苞米2000斤,黄豆2320斤(最高产量为4972斤)。
县委县政府在领导农业大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恢复城镇经济。城镇各界群众兴
办了各项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事业,建立设有发电、磨面、榨油工业的正祺工厂。兴办铁工厂修
理割地机、脱谷机,制造小型农具,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开设了大众商店,群众集资办供
销合作社,交流物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1946年3月起,呼玛县沿江林区,清理和征收日
伪时期山场中的“困山材”和“困河(江)材"20万立方米,交于黑河地区林政部门。1948年5月,
黑龙江省成立林务局,于黑河地区设林务分局,分局于漠河、额木尔、鸥浦设三个采伐作业所,
恢复林业生产。 1947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在黑河设立黑嫩金矿管理局接管了由黑河军分区一
度经营的黄金矿区。在呼玛设立了第二分局,在漠河设立了第三分局。分局受黑嫩金矿管理局
和呼玛县政府双重领导,实行业务统一管理,招募矿工,恢复和扩大各金矿的生产。轰轰烈烈
的大生产运动,促进了各区村屯文化生活的活跃,改变了城镇卫生面貌,全县到处呈现一片欣
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