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十八、依陵古里大火

六十八、依陵古里大火



  鄂伦春人吴九九纳,住呼玛县鸥浦区下渔亮子屯(现属塔河县开库康乡)。民国时期任鄂伦
春族佐领,沦陷时期参加过日寇“山林队”,抗日战争胜利后仍任佐领。1951年因在森林里弄
火成灾被撤职,因此对政府心怀不满。1955年4月13日,吴九九纳为发泄私愤,带枪骑马从白
银纳入山,4月30日在呼玛县漠河区额木尔村西南35公里的二道罕河燃起第一把火,5月12日,
在二道罕和依陵古里河(今二龙河)又燃起第二把火。吴九九纳发现森警护林队追捕时边逃边放
火,先后在盘古河北岸和依陵古鲁(里)河两岸连续纵火11处, 至5月14日形成火头21处,酿成
特大森林火灾。

  呼玛县和东北航空护林局呼玛航站接到漠河区报告后, 于5月12日一面派飞机侦察,一面
向火场运送扑火队伍。在国务院指挥下,黑龙江省从有关地市调动大批人马增援,因依陵古里
河火场和那都里河火场北部无路可行,苏联政府同意中方给予运送扑火队伍的请求。黑龙江省
副省长于杰先后数次到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与州苏维埃主席等负责人协商落实。5月9日上午,
苏联两艘客轮载黑河民工1500人渡江到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当天下午乘苏联军用列车到加林
达城过江进入火场。5月20日以同样方式运送黑河民工和干部1405人过江进入火场。5月23日和
24日,省粮食厅副厅长、农业厅副厅长、省委林业部副部长等携带电台,带领20多名干部分别
乘苏联专备列车,经加林达城过江进入火场。每次列车苏联政府均派边防军校级军官、校级军
医、校级铁路干部、护士和翻译护送。 5月30日到6月2日,苏方派船将讷河县和齐齐哈尔市民
工和二七步校战士2736人、4台汽车分别送至呼玛、金山等地进入火场。 扑火紧张时期,苏联
国防部下令给远东军区在海参威、伯力、青共城等地,准备飞机和空降部队及坦克、拖拉机待
命。 6月10日前扑火最紧张时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听取阿穆尔州苏维埃主席的汇报,指示具
体援助工作。由于苏联多方支持和协助,扑火战斗进展顺利,第26天终于将大火扑灭。纵火犯
吴九九纳受到法律的严惩。

  依陵古里火灾,过火面积105 468.73公顷。 受灾轻微的落叶松林蓄积7 483 033.7立方米,
樟子松林蓄积402 468.8立方米;濒死的落叶松林蓄积305 925.3立方米,樟子松林蓄积147 129
立方米。出动打火民工、战士、干部5641人,折合人工99 515个。马550匹,折合马工8250个;
出动大型飞机14架次95个飞行小时,小飞机29架次147飞行小时; 动用中国大小轮船2艘,苏联
轮船3艘;打火队员病死1人,淹死1人,累死马12匹。除飞机、轮船运输费用外,动用物资(粮食、
用具、胶鞋等)折合人民币72 942.02元(在黑河、嫩江动用的一切除外)。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