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第一次开发建设
六十九、第一次开发建设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林业开发建设,曾聘请苏联林业专家并多次派出森调队伍,
对大兴安岭进行勘察设计,编制了开发建设方案和总体规划。1955年以前因未设专管机构,致
使森林火灾不断发生,大片原始森林被吞噬。1955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按照林业部总体规划要求,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在大兴安岭东部和西部林区,进行
大兴安岭历史上,新中国第一次全面的、营林性开发建设,实施森林更新与抚育,重点护林防
火。内蒙古自治区在西部林区建立19个森林经营区(局),其中在今大兴安岭地区内建有多布库
尔森林经营区(局),在曾辖区原大杨树区建有奎勒河森林经营区(局)。
1955年7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建大兴安岭建设委员会(简称“大建”),以沿江地区
社会为依托,选择靠近黑龙江边,有航运条件,有村屯的地方,建立呼玛、开库康、额木尔、
漠河4个林管区。 各林管区下设森林经营所,在12站到29站的每一站和火险区及交通要道,共
建43个森林经营所。主要任务是修建简易公路,修复和架设电话线路,建筑房舍以及护林防火
设施。
开发方案确定后,通过省委下派和黑河地区抽调干部,组建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以黑河
地区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为基础成立公路建设、电话线路和汽车运输大队; 从铁道兵5师、林业
工程3师调集1000余名转业官兵,从伊春等林区抽调600名干部和1000名工人,从呼兰等县招募
3300多名民工,组成了6000余人的建设队伍。 1955年9月,参加开发建设的人员从佳木斯乘船
逆黑龙江而上,分两批奔赴各林管区和经营所建设工地。进点后,现搭窝棚、打地窨子、盖木
刻楞房子,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在“大建”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
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使各项建设工程突飞猛进。到年末,打通了简易公路,架通了各乡镇的
电话,主要房舍也基本竣工交付使用。 1956年2月,在“大建”的基础上,成立了黑河森林经
营局及其党委,统辖各林管区。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到1958年,4个林管区和43个森林经营所
已全部建立起来,共建房舍79 866平方米,修筑公路251公里,修建简易林道758公里,架设电
话线路2658杆程公里,成立5处交换台,14处无线电台。 有史以来,第一次开通了由呼玛县城
至漠河、各林管区至森林经营所及各乡镇的电话,初步形成了护林防火指挥网络,汽车也第一
次从黑河开到漠河。
林管区和森林经营局建立后,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护林防火运动;加强队伍和基础设
施建设,建立了26座了望塔,配备757名专职护林员、290名森林警察;建立了严密的规章制度,
分片包干,定期巡逻,坚持了望,不断搜山,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建立10处科学灭火点、3
处防火气象站以及若干处防火检查站,使森林火灾大为减少。积极开展次生林抚育伐、幼林抚
育、植树造林、林木种籽采集、调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基础性营林工作,为保护森林资源和进行
林区开发建设打下基础。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