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会战指挥部
七十九、会战指挥部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第三次开发,以“打歼灭战”方式,由铁道兵、林业系统、铁路系统、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通力合作进行会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0日,决定成立
由林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罗玉川任政委兼党委书记,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任指挥,东北林
业总局局长张世军任副指挥的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领导开发会战。责成国家经委督促,
开发会战和指挥部的工作。指挥部在工作上由林业部直接领导,同时接受黑龙江省人委和内蒙
古自治区人委的领导。
1964年3月,指挥部主要领导郭维城、罗玉川带领有关人员来到大兴安岭, 查看会战进军
路线,制定会战实施方案,筹建指挥部工作机构。 1964年5月中旬,成立指挥部筹备处临时党
委,由先期进入会战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东铁五处、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牙克石
林业勘察设计院、哈尔滨林业勘察设计院、加格达奇林业局、加格达奇镇等党组织负责人组成。
协调关系,搞好物资供应,统筹解决有关问题,为指挥部进驻加格达奇创造条件。5月22日,
铁道兵部奉中央军委命令,抽调188名军官和78名战士,参加林区会战指挥部工作。6月上旬,
林业部从东北林业总局系统选调林业干部,参加指挥部工作和林业开发建设。 6月中旬,罗玉
川、郭维城、沈鸿林、刘先等人,在哈尔滨集合队伍,训练干部,组织进山。 7月初,铁道兵
三、六、九师先遣部队进入大兴安岭。7月5日,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正式成立。指挥部实
行统一领导,军地干部合署办公。采取大庆油田和解放军的建制,设计划财务处、行政管理处、
工程部、生产部、后勤部,后又增设政治部等工作机构。 7月20日,指挥部机关正式办公。健
全组织机构,开始选调干部,调动队伍,储备粮食物资,筹备冬防。为铁道兵大部队和大批会
战力量进入大兴安岭,承担会战初期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嗣后,全面推进实施开发建设
方案、地方政权和林区社会建设。
8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设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 隶属会战指挥部领导,由黑龙江
省人民委员会管辖。 1965年1月18日,经国家经委批准,撤销会战指挥部生产部,成立大兴安
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委实行政企合一。 3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撤销会战指挥部工程
部,在加格达奇成立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1970年3月改称铁道兵东北指挥所,番号为
505部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会战指挥部、特区人民委员会、林业管理局及其工作
机构的工作秩序,相继被“文革”打乱。会战指挥部领导成员多数成为“运动”对象,被揪斗
和“靠边站”,只剩军队干部,副指挥沈鸿林主持工作。是时,铁路施工、林业建设、铁路运
营等各自为政运转,指挥部工作有名无实。1967年1月,全国掀起造反派夺权的“一月革命风
暴”。3月,特区人委和林管局瘫痪,开发建设以及各项工作处于无政府状态,会战指挥部自
行解散。1967年4月,指挥部、特区政府、林管局三个领导机构被“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
指挥部和而后的“革命委员会”代替。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历时四年,发挥了会战期间领
导、协调、督促等特殊职能作用,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
(刘庚正 王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