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八十三、贯通嫩漠公路

八十三、贯通嫩漠公路



  自1956年起,为及时开展森林经营,加强森林防火,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建设委员会,组
织动工兴建嫩漠公路,嫩江至十八站红旗大桥间东南段沿古驿道延伸。1958年黑龙江省大兴安
岭建设指挥部,成立嫩漠公路工程局,负责继续进行嫩漠公路东南段施工, 1959年9月嫩漠公
路东南段竣工,全长485公里。

  为加强边疆交通和森林防火,重点加强备战,黑龙江省于1968年筹备,投资3000 万元,
1969年春动工,修筑嫩漠公路西北段。西北段走向仍沿古驿道和一次开发简易干线公路北上西
转,以十八站呼玛河南岸起为零点,经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站、兴安
渡口、二十七站、二十八站、下鱼亮子、老金沟到达终点漠河。由省统一领导施工,动员全省
六个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系统三万民工(当时为“基干民兵”)参加抢修。按班、排、连、营、
团建制组织施工力量,设七个指挥部。

  合江地区为第一指挥部。负责十八站至二十站干线55.5公里和通往依西肯支线50公里筑路
任务, 并在零点呼玛河上架起一座九孔、净跨30米、净宽4.5米、301.96延长米的混凝土双曲
拱大桥,命名为红旗大桥;绥化地区为第二指挥部。负责二十站至二十二站干线57.5公里和通
往开库康支线25公里的筑路任务,并在大西尔根气河上架一座四孔、净跨30米、净宽4.5米、
143.2延长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大桥,命名为起宏图大桥;松花江地区为第三指挥部。负责二十
二站至兴安渡口干线76.6公里和通往兴安支线24公里的筑路任务,并在盘古河上架起一座五孔、
净跨30米、净宽4.5米、176.1延长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大桥,命名为尽朝辉大桥。同时修筑兴安
渡口码头,制造一只三十吨位木制渡船;牡丹江地区为第四指挥部。负责兴安渡口至二十七站,
全长42.4公里的筑路任务,并在二龙河上架起一座五孔、净跨20米、净宽4.5米、122.2延长米
混凝土双曲拱大桥,命名为东方红大桥。嫩江地区为第五指挥部。负责二十七站至二十八站干
线二十二点五公里和通往北红支线16公里的筑路任务,并在额木尔河上架起一座六孔、净跨30
米、净宽4.5米、206.44延长米混凝土双曲拱大桥,命名为东风大桥;黑河地区为第六指挥部。
负责下鱼亮子至终点漠河,干线58公里和通往洛古河支线50公里的筑路任务;生产建设兵团为
第七指挥部。负责二十八站至下鱼亮子,全长45.5公里的筑路任务。

  嫩漠公路西北段干线358公里,支线165公里,永久性大桥五座949.9延长米。中桥八座400
延长米,小桥61座,涵洞520道。公路按四级公路等级设计施工,当年完成交付使用。贯通了
早已荒弃的古驿路和一、二次开发时期简易的嫩漠路,与嫩林铁路一起成为大兴安岭地区交通
大动脉。

  1970年春,又从筑嫩漠公路一、二、三、四、五指挥部,各抽调一营民工近2000人,修筑
白银纳至大鱼翁河口干线公路40公里,支线28公里,小桥9座,涵洞88道。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