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〇一、 “十五”发展战略

一〇一、 “十五”发展战略



  全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第二步战略任务后,地委、行署、林管局系
统总结过去决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区情实际出发,吸收外地经验,量力而行地制定了“十
五”计划和远景目标。《十五计划》是新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全球经济和国家加入WTO的变化,
确立21世纪前5年,突出生态经济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体
制、环境、科技的创新,实现生态产业体系的跨越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格局,力求资源、
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十五”全区预期国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强区指标。2005 年GDP达到
64.3 亿元,年均增长7.2%左右,其中:一产增加值8.7 亿元,年均增长9.8%; 二产增加值
27.5亿元,年均增长3.6%;三产增加值28.1亿元,年均增长8.7%;人均GDP达到112 280元左
右,年均增长7.7%,力争达到全省第三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亿元,年均增长1.3%;
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在16.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4亿元,年均增
长7.2%。富民指标。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元,年均增长3.86%;农民人均
纯收入3348元,年均增长5%;恩格尔系数达到32.6%;年均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发展指标。
2005年,全区总人口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9%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66%;科技进步
贡献率达到43%;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结构指标。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5:42.8:43.7;
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非木材采运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8.4%。
生态环境指标。2005年,全区有林地面积659万公顷,年均增长O.31%,森林覆盖率达到78.87%,
年均增长0.4%;森林总蓄积5.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0.75%。 重点城镇总悬浮微粒浓度控制在
O.2~O.3毫克/立方米内;二氧化硫浓度控制在O.02~O.04毫克/立方米内;城市饮用水源水质
达标率达到95%以上;地面水水质类别控制在Ⅲ类以上。

  到2005年,林区经济结构全面升级,新的优势产业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和竞争力上一个新的水平,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人口素质、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林
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林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
轨道。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到2010年,全区国内生
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基本建成林区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先进的科技
创新体系,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系和健全的体制创新体系。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