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是国家森林资源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兴安岭林区
与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构成东北地区的生态维护体系,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乃至华北平原
抵御西伯利亚寒流的天然屏障,对提高黑龙江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控制西部荒漠化,遏制
沙尘暴,涵养水源,保障东北及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
三十多年的开发,由于过度采伐,加之森林火灾及各种人为因素,致使森林资源消耗过度,植
被受到一定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大大降低生态维护功能。为了防止东北、内蒙古重蹈我
国西部地区干旱、荒漠化的覆辙,恢复和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功能,1998年,国家林业局
编制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1999年,国家林业局确
定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为国家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单位。 2000年12月6目,全国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按照《东北、内蒙
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方案》编制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
司)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实现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可持
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宗旨,使经济及资源平衡服从生态环境的改善,
服从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需要,把“减产”、“分流、转岗”作为重点,实行森林分类区
划,调整森林经营方向,采取有效措施,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妥善安置富
余人员,卸掉森工企业社会负担,发挥森林生态屏障作用,实现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作为实施“天保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
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结合;坚持森工企业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移的原则,大多数企业的职工转向森林保护和造
林、营林;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坚持省级政府负全责,实行地方
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作为实施“天保工程”所应遵循的原则。
依据《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大兴安岭东部林
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松岭、新林、塔河、西林吉、十
八站、韩家园、呼中、阿木尔、图强、加格达奇10户森工企业林业用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林业用地面积 115 033 875亩,其中,生态保护区面积86 152 875亩,占林
业用地面积74.9%;禁伐区面积36 772 800亩(其中有林地为30 905 805亩) 占林业用地面积
32%;限伐区面积49 380 000亩,占林业用地面积42.9%;商品林经营面积28 881 075亩,
占林业用地25.1%。 木材产量自1998年始,进行调减,由1997年的年产350.4万立方米,调减
至2003年年产214.4万立方米,调减136万立方米,下调39%。以促进森林后备资源得以休养生
息、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现有职工131 398人,木材生产调减后,富
余职工为67 323人,对富余职工充实到森林资源管护24 959人;采取一次性安置25 420人;进
入企业再就业中心,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6 946人。国家投入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暨大兴
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费734 036万元,用于森林管护事业费206 949万元;基
本养老保险补助162 562万元;政策性支出补助286 191万元;职工一次性安置费61 007万元;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17 326万元。根据《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实施方案》要求,工期确定为2000~2010年,计11年。 其中,2000~2003年为第一期, 2004
年~2010年为第二期。本着积极开发林下资源、充分利用林区“三剩”物,次、小、薪材综合
增值,把扩建恒友木业、丽雪精淀粉、林田公司的粮食综合加工、森林旅游、北奇神保健品、
福来克西木屋、北药开发、马铃薯种薯基地、新林刨花板材、盘古集装箱底板、西林吉实木门
窗改扩建工程作为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天然林资源
保护工程转产项目,项目投资46 271.4万元, 其中,国家投入资本14 690万元,大兴安岭林
业集团公司配套31 581.4万元。 将工程建设标准确定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地区,
是否实施了有效保护;天然林禁伐区是否按要求停止了采伐;工程区木材产量是否按计划实现
减产到位;富余人员是否得到妥善安置;林区经济是否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林区社会是否保持
了稳定局面。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1998年始,至2000年工程进展顺利。木材产量
按计划调减,1998年,全林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 350.4万立方米减至332.7万立方米, 减
17.7万立方米,1999年,全林区木材产量减至295.3万立方米,较1997年减55.1万立方米,至
2000年全区木材产量减至238.4万立方米,较1997年减112万立方米。1998~2000年,三年完成
公益林建设93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4.6万亩,中幼林抚育438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77.8
万亩,封山育林275.6万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种苗良种基地建设6693公顷和12个苗圃改、
扩建工程,完成营林四级路建设 147.8公里,便道34.7公里。对上述工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于
2000年10月进行自检,合格率95%以上。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至2000年底,全区富余职工
66 320人,有33 172人得到妥善安置,占富余人员总数50%。其中,向森林管护分流16 247人,
向转产项目分流1264人,向农业开发分流4500人,企业内部转岗分流8017人,劳务输出1078人,
自谋职业2066人,进入再就业中心20 409人,对未安置人员,拟在近两年内,按国家政策采取
一次性安置。
转产项目开局顺利。恒友木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投资4177万元,其中,国家资本2088万元,
林业集团公司配套2088万元。工程于1998年5月动工,至2000年11月竣工投产。 扩建后,实木
家具由年产1.5万件提高到4.5万件,板式家具由年产2.3万件提高到15.5万件, 安置富余职工
219人。恒友家具集团呼中公司改、扩建项目投资2726万元,其中,国家资本638万元,林业集
团公司配套2088万元。工程于1998年筹备,现已投产。年生产中、高档家具15 000套。丽雪精
淀粉公司改、扩建项目总投资8907万元,其中,总厂改、扩建项目4994万元,呼玛分厂建设项
目3913万元。 国家给总厂投入资本1600万元,林业集团公司配套3394万元,工程于1998年3月
开工,2000年10月进入试生产。扩建后年加工马铃薯6.3万吨,产精淀粉1万吨,薯渣8000吨,
安置富余职工216人。 国家投入呼玛分厂建设项目资本1045万元,林业集团公司配套2868万元,
1998年筹建,2000年12月投产,年产精淀粉1万吨。马铃薯基地扩建项目投资1765万元,其中,
国家投入资本金483万元,林业集团公司配套1282万元, 在古里、达金两地建原种基地4000公
顷。项目在建设中,投产后,年产马铃薯原种2500万公斤。北药开发项目投资3549万元,其中,
国家资本金722万元,林业集团公司配套2827万元, 在加格达奇境内种植中药材4500亩、养鹿
500只,项目在建设中,投产后,年产鹿茸500公斤,加工生药材300吨。 新兴木业有限公司扩
建项目投资1886.5万元,其中,国家资本金427万元,林业集团公司配套1459.5万元,1999年
动工,2001年竣工投产,投产后,年产均质刨花板1.5万立方米,贴面刨花板90万立方米。盘
古木材加工厂扩建项目投资2565.2万元,其中,国家资本金643万元,配套资金1922万元,项
目建成后,年产集装箱底板10 000立方米。西林吉木业有限公司扩建实木门窗项目,投资2798
万元,其中,国家资本金708万元,配套2090万元,投产后,年产实木门窗50 500套。转产项
目全部投产后,年创工业总值11亿元,拉动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合理使用,严格计划管理制度,按国家林业局下达计划落实到
各林业局和项目建设单位,并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对专项资金实行 “专户储存,单
独立帐,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的原则,划定资金使用范围, 各企业要按专项资金的开支范
围使用资金,禁止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严禁用“天保”资金偿还以前年度欠帐,保障
了专项资金规范、合理运作。国家审计署2000年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天保”资金专项审计,
认为会计基础标准,财务管理规范。1998~2000年,国家林业局共下达给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
司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项资金227 196万元。 其中,基本建设资金6l 575万元,用于公益林及种
苗工程建设43 315万元,转产项目建设14 690万元,森林防火建设10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补
助资金165 621万元,用于森林管护事业费44 720万元, 职工一次性安置费20 336万元,下岗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5775万元,贷款贴息7l万元,至2000年末,除转产项目建设资金未完成外,
其余投资计划全部完成。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工作得到充实和加强,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于2000年成立了森林资源管护总队,各林业局设森林资源管护大队,各
林场设管护中队。全林区有森林资源管护大队11个,管护中队81个,总人数16 000人。与森林
防火专业队伍配合,优势互补,在防火期,把工作重点放在森林防火上,非防火期工作重点转
移到森林资源管护、封山育林检查等项工作上。随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胆探索家庭
管护承包责任制,将近山区的森林资源管护落实到一家一户,实行分户经营。对远山区实行封
山管护,由承包者负责小区内的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确立以管带养,以
管带采,以管带种,以管带防的管理模式。 2010年使林地面积由7 148 395.8公顷, 发展到
7 250 000公顷,10年递增林地面积101 604公顷,使林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87.4%,生态环
境不断优化,恢复成为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
(苗全忠 杨相权 安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