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
大兴安岭地区是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世居的地方,他们能歌善舞、
能骑善射,蕴含着丰富而特有的体育活动的天赋和潜力。但从历代封建王朝到国民党反动统治
时期,体育事业都一直荒芜。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才随着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发展。1952
年4月,呼玛县(1970年4月以前由黑河地区管辖)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全区体育事业发
展的开始。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并批准成立特区人民政府,尽管
当时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但体育事业仍受到高度重视, 1965年9月,特区政府先后
举办篮球锦标赛和邀请赛。
1972年,大兴安岭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随后所属各县(区、林业局)都组建了体委。
在1996年的机构改革中,地区体委与行署文化局合并为行署文化体育局,各基层的体委也都与
相关部门合并。但领导和组织全区体育事业的职能和力度并没有削弱。目前,全区体育战线的
专业人员有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64人)。 从1987年起,在各
级党委和政府的推动下,积极倡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共同办体育事业,机关工委、教育部门、工
会、妇联、共青团、老干部局、农业系统、民族事务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都纷纷行动响应,社会各层次的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地林直机关工委曾荣获全国和国家林业系
统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在机构建设不断健全的同时,体育运动场、馆及多种运动场地等基
础设施建设,也从无到有,不断增加扩大。1976年以前,地区直属的运动场地几乎是零,连座
像样的篮球场也没有。 1977年8月,地区体校校舍开始施工,两年后投入使用,以后又经过几
次扩建,可开展多个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 1985年4月,地区体育馆开始施工,至1989年12月
竣工投入使用,主体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观众席1800个。田径运动场地占地5公顷,有8条标
准的400米跑道。 已形成一个设施比较完善的体育运动中心,可承办多种项目的大型赛会。于
此同时,各县、区、林业局也都先后建成适应本地体育活动需要的室内外体育场地。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呼玛县就注重经常开展一些群众性体育运动,诸如指导农村、厂
矿事业、党政机关因地制宜地组织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象棋等比赛活动,县体委和县
武装部联合举办中学生野营训练,举行小口径步枪实弹射击学习、无线电发报操作技术演习。
1955年开始,协助各学校开展劳卫制达标锻炼。1979年以后,全区逐步强化了群众体育工作,
把学校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全区各中小学在夏季以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主,
积极开展“达标”活动,在冬季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的室外体育活动。职工体育活动保
持了长盛不衰的局面。1986年开拓了群众体育工作的新领域,老年人体育活动,至2001年,先
后举全区老年人体育竞赛23次。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纲要》后,大兴安岭地区召
开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誓师大会, 确定每年6月10日至16日为“全民健身宣传周”,每
年的6月份为“全民健身活动月”,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抓好业余训练工作, 使群
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1955年7月,呼玛县体育代表队参加黑河地区田径运动会,夺得团体亚军。1957年3月又在
黑河地区冰上运动会上夺得团体第二名。是大兴安岭地区竞技体育的良好开端。1974年举办全
区速度滑冰、冰球、棋类、乒乓球、足球、排球、射击、篮球、田径等9个项目比赛。 同年组
团参加黑龙江省第三届运动会,是大兴安岭地区竞技体育第一次在省运会上“亮相”,这次初
露锋芒,夺得2块铜牌。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全区开展的运动项目还较少,
各个项目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为发展竞技体育,1983年行署决定:1984年举行全区第一届运
动会,以后每隔四年举行一届。同时确定:各代表团无论在哪个项目上获得最高名次,都按一
定的办法折算成代表团团体总分,最后根据团体总分的多少确定代表团的名次。由于地区运动
会的制度化和实行新的决定名次办法,促使基层由原来只注重少数几个运动项目向注重多个运
动项目转变,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在1984年举行的全区第一届运动会上,就有22个代
表团1400多名运动员参加9个项目比赛,打破57项全地区纪录。 从1977年至1986年的10年间,
地区体育代表团在参加黑龙江省及全国林业系统的多次赛会上,获得金牌26块、银牌18、铜牌
18块。从1987年至1994年,全区竞技水平又有了较大的提高,地区体育代表团在参加全国、黑
龙江省、全国林业系统的多次比赛中,获金牌33块、银牌42块、铜牌36块。 地区速滑代表队
于1993年3月,在全国速滑锦标赛中获得1块金牌和1块铜牌, 实现了地区运动队在全国单项比
赛中奖牌“零”的突破。1995年以来,竞技体育在全区的“二次创业”中登上新台阶。在1996
年黑龙江省第八届运动会上, 地区体育代表团获得5块金牌、2块银牌,破了5项省纪录,创造
了地区在省运会上历史最好成绩。2001年,地区体育代表团在参加国家和黑龙江省的多次比赛
中,获金牌36块,银牌31块,铜牌36块。
2001年,行署制定了体育事业“十五”规划。在群众体育方面,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第二期工程,进一步建立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
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积极举行各战线、多层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将建立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各县区也相应建立监测站。在竞技体育方面,
将深入实施《为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重点抓好青少年业余训练,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加强体
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加强体育科技工作。进入21世纪的大兴安岭地区体育事业必将取得
更加优异的业绩。
(唐正平 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