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金山乡

金山乡



  呼玛县金山乡位于呼玛县北部,地处东经126°30′00″至126°30′30″,北纬52°38′
20″至52°39′00″,西与兴隆镇兴华乡毗邻,北与鸥浦乡接壤,东西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
黑龙江、呼玛河流经全乡,沿黑龙江岸边界线长93公里,全境806平方公里,有耕地3.7万亩,
草原13.34万亩,林地 98.08万亩,水面4.3万亩。森林覆盖率83%,有黑熊、狍子、獐子等野
生动物数十种,有芥菜、蕨菜、贡菜、老山芹等野菜,有黄芪、车前子等几十种野生药用植物,
有木耳、猴头等野生食用菌。地下蕴藏着煤矿、沙金、花岗岩、铁等多种矿产资源。乡辖 8个
行政村,总户数901户,总人口2 894人,有汉及满、蒙、回、鄂伦春、达斡尔等 7个少数民族,
以汉族人口最多。境内有 4个单板厂,县林业局所属金山林场和韩家园林业局所属新街基林场,
一处画山旅游风景区。金山原名金山口,宣统元年(1909年)开采兴隆沟等地金矿,工商农人剧
增,此处成为金矿工人出入口,故名金山口。1914年(民国三年)建呼玛县于此,遂改名金山镇。
1950年成立金山区,1958年改为金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金山乡。金山乡人民为改变家乡面
貌,在这片土地上勤奋耕耘,特别是“九五”计划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
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金山乡呈现出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局面。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面实施
科技兴乡的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及特色作物在种植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重点,农业单产和总产稳步上升。2000年全乡耕地总面积37 000亩,
比1996年增加 8 500亩;工农业总产值1 330万元,比1996年增加423万元,增长46%,年递增
11.5%;农业总产值870万元,比1996年的668万元增加202万元,增长30%,年递增7.5%。农
村人均收入2580元,比1996年增长115%,年递增28.75%。2000年非粮经济作物总面积5100亩,
比1996年3200亩增加1900亩,特别在西瓜种植方面,采用双膜覆盖技术,促使西瓜早熟,获得
较高的经济效益。畜牧业大力发展以山羊、绵羊、黄牛及鲁西小尾寒羊为主的草食性动物,利
用农副产品加工剩余物,发展生猪、家禽的饲养,依靠地理条件,积极扶持水面养殖。2000年
实现畜牧业总产值 120万元,比1996年62万元增加58万元,增长93%,年递增23%,畜牧业养
殖大户由1996年 5户发展到2000年20户。曾作为“龙头”企业的采金业,因设备老化,资源枯
竭等因素已经转制。通过招引、租赁等形式,建立3个单板厂,1个地板块厂。积极引导、扶持、
发展和壮大个体私营经济,2000年全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460万元,比1996年的119万元增加
341万元,增长286%,年递增71.5%。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二级菌种厂。金山乡在年年遭受洪
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在由定补乡转成上解乡的压力下,乡财政积极培植、挖掘税源,
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加大税收征管力度,2000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14万元,比1996年增长283%,
年递增70%,做到收支平衡,确保全乡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1998年教育通过国“普九”验收,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5个村
通上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也开始安家落户。卫生部门健全初级保健体系,儿童免疫率、接种率
100%,普遍推行农村合作医疗。2000 年,金山乡被评为“呼玛县超标单位”和“特殊贡献单
位”。

  新世纪,金山乡在稳定常规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食用菌生产、西瓜两季
生产,积极发展野生动植物养殖和“笨”类、野禽类养殖及山野产品开发,走林木生产和粮食
深加工及多种经营的兴乡富民之路。

(张景春 安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