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鸥浦乡

鸥浦乡



  鸥浦乡位于呼玛县北部,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边陲小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3′40″ 至
125°54′30″,北纬52°24′30″至52°24′45″。 南部与金山乡、兴华乡、白银纳乡接壤,
西部与塔河县十八站乡、依西肯乡毗邻,东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上自富拉罕河口,
下至罗家大沟,全长123公里。鸥浦乡地域宽广,全乡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
万亩,林地面积171.2万亩,草地面积31.3万亩,江、河、泡、泽水面面积3万余亩,全年平均
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460毫米,无霜期80~110天。鸥浦乡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土地大部
分被森林覆盖,茂密葱郁,种类繁多。地下蕴藏着煤、黄金、大理石、高岭土等丰富的矿物资
源。鸥浦因经常有成群的鸥鸟在此飞落栖息而得名,原名倭西门,1914年(民国三年)设倭西门
县佐,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为鸥浦设治局,同年,改设鸥浦县,1947年建立鸥浦区,1956年
成立鸥浦乡,1958年成立鸥浦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鸥浦乡。现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1 599人。
鸥浦乡是农业乡,地处边境,交通闭塞,属于典型的“老、边、穷”乡镇。长期以来,工农业
基础十分薄弱,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九五”期间,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经济和社会发展按照“依靠科技,保粮兴牧,调整结构,搞活流通,联农兴企,多业增收,全
面发展”的战略,实施以农为主,以养殖业、加工业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产业结
构,联农兴企,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乡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两年来,加强农业基础
产业建设,采用新型农机,引进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加快特色农
业及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全乡种植木耳段20万段以上,逐年增加非粮经济作物,扩大西瓜、向
日葵、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西瓜面积由1996年的12亩,增加到 850亩。向日葵面积由
1996年的150亩,增加到1000亩。提高马铃薯种植面积,到2000年已达600亩。实验推广寒地花
生、地瓜,种植中草药、山野菜等。利用丰富的草场优势发展养殖业,全乡牧业总产值 70.30
万元。采取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齐转的方法,大力发展个体企业和私有经济。
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45.6万元,比1996年595万元,增长25.3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收入由
1996年的1700元增长到2322元,增长36.6%,财政收入达到53.6万元。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居住
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乡政府投入 7万元资金建成怀柔小学、李花站小学。全乡适龄儿童的入学
率、升学率均达到100%。投资近1万元,对乡卫生院进行转制。医疗保险、合作医疗、计划免
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全面加强。全乡 8个行政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世
纪,鸥浦人将继续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美化家园、建设家园,实现
兴边富民的宏伟蓝图。

   (张景春 安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