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新林区(林业局)
章下序
新林区与全国最大的森工企业——新林林业局政企合一。东邻十八站、韩家园林业局;南
与松岭林业局毗邻;西与呼中林业局相接壤;北接塔河林业局。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41′至
125°25′,北纬51°20′至 52°10′。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最低气温-47℃;
夏季温暖而多雨,最高气温36℃,年平均气温为-3℃,无霜期80~100 天,年日照时数为2400
小时,年降水量为500 毫米左右,多集中在6~8月份。施业区地貌类型属于大兴安岭北部石质
低山山地。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区内山峦绵延,地形起伏,山体浑圆,坡度较平缓,
阳坡短而陡,阴坡长而缓,河套宽阔而平坦。平均海拔600米,最高海拔为1 268.4米,最低海
拔370米。塔河、西里尼西河、干部河等104条大小河流在区内纵横交错,其中塔河自源头由南
向北贯穿全境。土壤主要为棕色针叶林土,占总面积的92%。总面积为 879 046公顷,森林覆
被率为84.5%,天然林面积为725 891公顷,人工林面积为7 20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63 311 000
立方米,可采资源蓄积量合计 10 270 000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6.21%。作为后备资
源的中、幼龄林面积为519 762 公顷,蓄积为39 046 000立方米。浩瀚的林海中生长着兴安落
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山杨、黑桦、柳树、杨树、柞树等10多种主要树木。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着黑熊、狍子、鹿、雪兔、紫貂等29种野兽
和飞龙、中华秋河鸭、鸳鸯、金雕、松鸡等69种珍禽异鸟。全区药用植物有 400多种,野果、
野菜以及油料、酿酒原料等野生食用植物80余种;香料类、染料类等经济植物70多种,其中黄
芪、兴安杜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在35处地域发现黄金、白银、铜、石灰
石、高岭土、大理石等17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资源,其中矿床13处,矿点22处。全区交通方
便,通讯发达。嫩林铁路纵贯南北,林碧铁路横穿境内,在区内形成丁字骨架,公路交通,四
通八达。有河兰山里雾、卡马兰雾松、富乐吊桥观日出等景点,令游人驻足于此,流连忘返。
截止2001年末,新林区设有 7个镇,辖17个居民委员会。聚居着蒙、回、汉、满、藏、苗、
达斡尔、朝鲜、土家、哈尼、鄂温克、锡铂等13个民族。人口50 070人,其中男性25 765人,
女性24 305人。
新中国成立前,仅有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原始森林里从事狩猎活动。1958年,
第二次试图开发大兴安岭期间,在辖区内由南至北建立了塔源、西里尼、大乌苏、乌鲁克、富
乐根、干部河6个建局筹备处。1960年,调整林业建设,停止开发。1965年3月,伊春林区一批
林业建设者,在全面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会战的号角声中,率先进军新林,组建新林林业公
司,随后,一批批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官兵、上海、浙江知识青年怀着保卫边疆、建设新
林区的豪情壮志,来到这里汇聚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以大庆人为榜样,克服重重困难,
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凯歌。先后在莽莽林海建起塔源、前进(后改为宏图)、新林、大乌苏、碧
洲、翠岗、塔尔根 7个林场及与之配套的相应基础设施及机构。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不但站
住了脚,而且急国家之所急,1966年就生产木材16 879立方米。之后10年,木材产量平均以22.9%
的速度递增。至1975年产量稳定在80--85万立方米之间,成为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的排头兵。
1978年,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 108.87万元,全民工业总产值5 525.5万元,一举成为全国最大
的森工企业。
在新林区开发建设的创业史上,曾有过许多辉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组建了全国第一
支以上海、浙江知识青年为主的女子架桥连、女子采伐队,她们的业绩曾享誉海内外;塔源林
场总结的采育用统筹作业法,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创出了新路,成为宝
贵的经验,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及当时林业部和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林业部、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曾多次授予其林业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企业标兵等荣誉称号。1977年,被国家命
名为大庆式企业,是大兴安岭唯一获此殊荣的林业局。
1981年12月新林区人民政府成立。1982年,成为林业部首批进行森工企业整顿的企业之一,
开始全面企业整顿。1984年,全局木材生产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主伐工段划小,成立作业组,
实行个人或集体承包,年生产木材 835 300立方米。1985年,改革深入,实施局(场)长负责
制,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设,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合并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部分管理体
制,成立由党、政、工、青、职工代表参加的企业管理委员会。同年,全面实施场(厂)长负
责制。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进行配套改革。经过
20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出现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经济结构的新格局。至1988年,累计上缴利
税46 217.1万元,生产木材15 245 064立方米,实现产值129 565.87万元,迹地更新率达99.64%,
生产黄金5866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人均年收入比1980年分别增长113.8 %和110.2%。
储蓄余额6656万元,是1976年的46.9倍。城镇建设步伐加快,75%的居民住进楼房或砖房,告
别了建局初期的板夹泥住房。
进入90年代,顽强的新林人,开始“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攻坚战。确定了多业并举,
多元发展,主体挺进,立体开发的发展方向。以全新的思维,从深化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入手,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对国有企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性改组。对各林
场原有的多种经营等小型企业在资产界定后,核定租金,交纳风险抵押金,租赁给职工或集体
经营,实行国有民营。19家乡镇企业小厂,推向市场,成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1996年实现
社会总产值48 291万元,居民储蓄存款36 784万元。自营经济年产值由1995年的1025万元上升
到1998年的5 025万元。1998年,启动“天保工程”,年末完成首批6 666公顷公益林抚育任务,
合格率100%。
近几年,新林区(局)的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象龙腾木业
有限责任公司、新宝筷子厂等市场意识好,发展潜力大的现代化企业,推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
销路较好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优特绿产品,尤其是在林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已形成刨花板、
细木工板、胶合板、家具、地板块、卫生筷子、牙签、食品棒、工具把、机制空心炭等60多种
林木产品。龙腾木业公司生产的指接材、地板块,不但销往上海、哈尔滨等地,还与韩国商社
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牙签、筷子等产品深受外商青睐,远销日本、突尼斯、巴基斯坦等十几个
国家。
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立体素质教育框架基本形成,幼儿教育、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拥有省级示范初中一所,省级示范小学一所。巩固和提高了
“两基”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青壮年脱盲率100%。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为林区培育
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以新林
区职工医院为中心的各类医疗机构共有10所,165 张床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卫生防疫工作
有了较大改善提高,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樟子松落针病的研究和防治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西伯利亚红松已在新林安家落户。家具静电喷漆、刨花板工程改造、野生浆果保鲜技术,
北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取得了质的突破。
新林林业局经过艰苦的创业、蓬勃发展及二次创业阶段,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
献,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累计完成的利税和上缴款已相当于再建12个新林。2001
年,新林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 407万元,同比增长15.5%,实现收入20 413.2万元。完成工
业总产值22 705.1万元,其中国有工业总产值21 614.8万元。木材采运产值15 411万元,林产
工业产值6 063.1万元。木材总产值154 110 640元,多种经营工业产值12 309 788元,职工自
营经济的从业户数达到了12 005户,从业人员18 400人。绿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列全地区第一名。
37年沧桑巨变,新林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为区发展
提出新的课题。走过峥嵘岁月的新林人必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让新林这面鲜艳的旗帜,继
续飘扬在伊勒呼里山脉之巅。
(薛正民 吕延廷 王 艳 杨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