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阿木尔林业局
章下序
阿木尔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北坡,行政区划隶属漠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 122°38′30″
~124°05′05″,北纬 52°15′03″~53°33′15″,局址座落于漠河县劲涛镇。东与塔河
林业局接壤,南与呼中林业局毗连,西于图强林业局相邻,西南与内蒙古满归林业局连接,北
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东西约宽50公里,南北长160 公里,地形总趋势南高北低,似春蚕倒
挂于黑龙江上。境内多为低山丘陵,绵延起伏,大部分地区海拔600 米左右。境内白卡鲁山海
拔最高,顶峰为1396.7米。黑龙江在施业区北部边缘流经74公里东去。额木尔河发源于青松林
场施业区,有11条支流遍布全局,在境内流经130 公里。施业区内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地处
寒温带,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有记录的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49.7 ℃。全
年无霜期一般为78天左右,结冰期7个月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84.9毫米,集中于7 ~8 月份。
施业区总面积552 247 公顷,森林覆盖率84.31%,活立木总蓄积1 811万立方米,其中,针叶
林蓄积量占80.65%,阔叶林蓄积量占19.35%。山林土特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都柿、越桔、稠
李子、草莓、蘑菇等。野生中草药有黄芪、沙参、掌参、兴安杜鹃、车前子等。野生动物有驼
鹿(罕达犴)、黑熊、狍子、野猪、狐狸、雪兔、紫貂、黄鼬、獐子等。鱼类有虫虫、细鳞、
鲤、白鲢、狗鱼等。地下矿产丰富,有贮量可观的金矿,有待开发的银、煤、铁、大理石等矿
藏。林业局下辖7个林场。常住人口21 734人,6 977户,有汉、满、蒙古、达斡尔、回、鄂温
克、土家、锡伯8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5.8%,满族占总人口的1.9%,蒙古族占总人口的
1.4%,其余几个民族占总人口的0.9%。交通便利,嫩林铁路通过林业局中部,设有劲涛、长
缨、凌云三个车站。可直达齐齐哈尔、哈尔滨。嫩漠公路自东向西通过林业局北部的龙河、依
林两个林场,局内自建一〇、二〇干线通往各林场。黑龙江夏季通航,可利用水上调运木材,
为销售提供了方便条件。邮政、通讯事业发展较快,信息传输实现立体交叉网络化。拥有本地
网、区域网、全球网三级网系,四通八达。全局有中学2 所,小学1 所,教师进修校1 所;教
职员工328人,在校学生2 720人。设有职工医院、卫生防疫站、基层卫生所,有医疗、护理人
员97人。
1970年10月,阿木尔林业局的第一批创业者,以不畏严寒、勇破禁区的英雄气概,挺进原
始森林腹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高寒禁区”站稳了脚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干
扰,产业单一,发展迟缓,开发建设步履艰难,1973年,全局实现总收入3.6 万元,上缴税金
0.4万元,实现利润0.3万元,基中木材利润0.3万元。1977年3月,阿木尔林业局一分为二,变
为阿木尔林业局和图强林业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进大山。1978年,全局
开始推广劲涛林场的“五定一包”(定任务、定人员、定设备、定消耗、定质量,包成本)经
验。新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收到显著成效,1978年,实现总收入 849.5
万元,上缴税金84.9万元,实现利润122.5 万元,其中木材利润115.8 万元。到1981年,全局
生产规模基本形成,木材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4万立方米。1983年企业整顿工作在全局全面铺开。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整顿与调整、改革结合起来,狠抓各项规章的建立。当年实现产值、
销售收入、上缴利税同步增长,实现总收入3174.8万元,上缴税金317.5万元,实现利润761.1
万元,其中木材利润761.1 万元。1984年,本着“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提高效益”
的原则,全局各林场全面推广长山林场集体承包、个人负责的经验,精简机构,打破“大锅饭”
和“铁饭碗”。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工人生产实行劳动组合制和合同制。劳动生产效率大幅
度提高,成本降低,效益增加。到1987年,经过10年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全局各项工作呈现出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年,震惊中外的“5*6 ”特大森林火灾给阿木尔林业局带来一场残酷
的劫难。大火烧毁森林30.9万公顷,烧毁居民住宅8 万平方米,烧毁各种车辆、发电机组等大
型机械设备1241混合台。灾后三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抢采抢运烧死木成为企业工作的重
心。“七五”期末,完成商品材269万立方米,新造林1.3万公顷。
进入90年代,因多年过量采伐及“5*6”大火的重创,资源危机、 经济危困日渐显现,严
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阿木尔人开始以兴企富民为目标的“二次创业”。1992年,林业局发动
全局职工群众进行“避危兴林”大讨论、大献策,确定了“巩固以营林生产、森工采运为重点
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林木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大力发展以非林非木产品为主的多种
经营;大力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的职工自营经济”的总体思路。改革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的始
终,并取得丰硕成果。1994年生产木材31万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5 739.1万元,新增固定
资产980.9万元,更新造林总面积7334公顷,农业产值2852.57万元。合理设置机构,到1998年
末,局机关职能部门由最多时的51个,减少到23个,管理人员由原来的544人减少到193人。实
行聘任、考核、选举、任命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
林业局内部实行全员合同化管理。实行多种分配形式,林业局只控制工资总额是否突破,计件
工资是否合理,定员编制是否超编三项,内部工资由部门自主决定,按岗定酬,调动了职工的
积极性。1996年初出台改革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具体措施,促使林场成为木材生产、营
林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自营经济五业并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实
体。依西林场率先集资30多万元,建立宏远箸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年投资,当年创产值 150万
元,实现利润30万元。全局 8个林场都建有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立场项目,安置就业人员720
人,壮大了林场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到1998年末,全局委托单位达
13家,经营效果良好。林产工业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1998年10月,
投资2250万元的金丝木装饰板厂技术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生产出的淋漆地板块、装饰板、
拼板、集成材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多种经营产业形成“种、养、采、加、服、商、
运、建”8大系列36个项目全面发展的经营格局,1998年实现产值 4391.4万元。职工自营经济
发展迅速,种、养、采、加、服五业向规范化、专业化、群体化、集团化方向迈进。到1998年
末,全局有4 300余户从事自营经济,其中富裕户400户。林产工业、多种经营、职工自营经济
成为全局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企业在“两危”的困扰中逐步看到希
望和光明,全局实现总产值18 119.6万元,实现利润792.9万元,上缴1 608万元,上缴税金1002
万元。
1998年至2000年全局在企业所有制结构上寻求突破,在经营机制、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全
面深化林业企业改革。1998年 9月、12月分别对长缨汽车队、阿木尔汽车队的现有运材车公开
竞价转让给本车队职工;吊车、拖车、车库分别租赁给司机;车队材料股、检修所全部推向市
场。1999年各林场将J-50拖拉机、绞盘机、油锯全部转让出售给职工,同时组建采伐专业户队
伍,撤消采伐工段建制。为配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在劳动组织结构上借鉴联产承包责
任制,把公益林建设、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纳入招标内容,公开竞标组建营林专
业户、管护专业户等专业户队伍。 5户国有小企业转为私有制。在经济结构上,按照可持续发
展的思路,重点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三大支柱产业。2000年继续在产权变
革上求突破,进行生产资料有偿转让,盘活闲置和报废的设备;进行劳动组织结构调整;对部
分小企业转制为私有制。立足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林产工业技术水平;立足于多种资
源和生态特色的开发,大力发展自营经济;立足于地理优势,走境外采伐之路。强化企业内部
管理,贮木生产推行“优质优酬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材比重;对销售环节
实行全方位监督;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净化销售领域,打击违纪行
为;财务管理执行“一个本记帐”、“一支笔批钱”制度,保证资金集中使用;加大审计力度
与密度;物资能源管理执行模拟政府采购制度,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
建立以山林管护专业户、林政检查站、公安森保稽查等专业队伍为主体的三道森林管护防
线的做法,在国有林区推广。加强防火基础和专业队伍建设,连续14年无重大火灾。三年精简
分流非辅人员1972人,大部分充实到森林管护与营林生产第一线。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推行“一岗双责百分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0年全面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 046.3万元,同比增长0.01%;
企业总产值16 800万元,完成调整后计划的106.58%。第二产业产值11 018.3万元,比上年增
长8.1%;第三产业产值4824.3万元,增长42.58%。林产工业实现产值 4 996.1万元;全局职
工自营经济户3434户,从业人员6225人,完成产值3811.7万元。木材产量实现18万立方米;锯
材5063立方米。完成“天保工程”火烧迹地更新造林1200公顷,人工幼林抚育12 901公顷,天
然幼壮林抚育 2 593.2公顷,四旁植树20 000株,母树林经营500公顷,育苗面积8.8公顷。财
政收入10 464万元(不含地方),木材销售 163 540立方米,完成上交款3 231万元,税金480
万元,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 234元,增长1.9%;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5.82‰;全局累计固定资产原值31 52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3 186万元。
2001年,林业局坚持稳中求进、突出效益的原则,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实现利润1022.1万
元,完成税金490.9万元。林产工业实现产值5462.3万元,职工自营经济实现产值4 300.6万元。
木材生产15万立方米。招商引资签订项目23项,签约额5216.75万元。小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净、美、倡”、“解、更、促”、“树、比、促”活动也取得好成绩。
跨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阿木尔人坚定不移地实施“天保”工程,走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逐步建立生态发展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营林业、山特产品采集加工
业、兴安北药业、森林旅游业、对俄贸易业、境外采伐业七大支柱产业,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
格局。到2005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6 013.2万元,林产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多种经营总产
值达到4000万元,营林产值达到1845.2万元。到2015年林业总产值达到92 955.9万元,林产工
业总产值达到29 290万元,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28 600万元,营林产值达到9 225.91万元。
(王世军 刘振中 安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