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林场
长山林场
长山林场行政区划隶属漠河县。场址位于阿木尔林业局一零干线2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32′21″,北纬52°59′30″。 东南与塔河林业局临界,东北与原依东林场为邻,西南
与红旗林场相连,西北与图强林业局接壤,北部与依林林场毗连。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26公
里,地势南高北低,多为低山丘陵。境内有Z-龙河和马达河,流经长山施业区后蜿蜒流向长缨
镇。施业区面积38 88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9 078立方米。有人口504 人,有汉、蒙古、满、
达斡尔、朝鲜、回6 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林场以木材采运、营林为主,森工采运设
备齐全。
长山林场建于1977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木材生产经济结构,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
制,使林场发展滞缓,劳效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4年率先在大兴安岭地区实行林
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职工的积极性高涨,经济效益提高,当年实现减亏。嗣后,长山人进一步
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实行生产设备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用人机制,实行
干部聘任制,能者上,庸者下;工人实行招聘合同制;改变工资分配形式,全员实行奖勤罚懒。
1990年后,推行“一企多制”,调整经济结构。成立23个营林专业户,11个自营经济专业户,
4 个主伐生产专业户,22个个体运输专业户,15个个体J-50拖拉机集材户,构建成林场多种经
济并存的新局面。长山人始终把培养和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生存和发展之本,“天保”工程实
施以来,不断加大培育与保护力度,将林业生产责任制引入资源培育中。1998年,依东林场合
并到长山林场,林场实施机构改革,定岗定编,分流人员充实到森林管护、营林生产第一线。
2000年,继续减员增效,一人身兼数职。合并股室5 个,食堂、水暖、电站等服务性行业个人
承包,部分营林生产、“天保”工程任务实行专业户委托经营。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职工自营
经济。筹备自营经济储备金3.5 万元,成立“帮销协会”。全年自营经济实现产值165.3 万元。
长山人始终把建树公德,塑造新长山人,弘扬大兴安岭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不断提
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术素质。林场平均每年投入9 万元进行场区建设,把长山建成
花园式林场,为职工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20多年的改革历程使长山林场经济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职工收入由改革前年人均收入1526元增长到5758元,林场在10多个方
面工作中获得100 余次荣誉。1996年进入全区人均收入“十强”林场行列,1997~1998年连续
两年获地区“双文明样板林场”称号。“十五”期间,长山林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产业、
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职工自营经济比重,使职工自营经济向产业化、基地化发展,全面推进林
场各项事业进步,努力实现“兴企富民”的目标。
(王世军 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