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师范学校
大兴安岭地区师范学校
1971年 4月,始建大兴安岭师范学校。林业、地方合办,因无校舍,借用阿里河林业局四
栋平房和10栋棉帐篷为校舍。其中教师27入,本科学历21人,专科 2人。是年,采用推荐和选
拔相结合的办法,招收8个普师班369人,开设中文、数学、理化三个专业,学制一年,培养中、
小学教师。1973年4月,师范学校从阿里河镇迁至翠峰林场(原地区“五七”干校废弃的旧校址),
开设中文、数学、理化、普师四个专业。1974年始,学校分别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尼
尔基镇、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呼玛县、新林区新林镇等分散办学。1975年,大兴安岭师范学
校校址定于加格达奇,是年开始建设。1976年,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分成两部分,在加格达奇招
收中师体育、音乐各1个班;在翠峰招收一年制社来社去普师班2个,同时开办中师中文、政治、
数学专业班。1977年,在加格达奇招收两年制大专班,开设中文、数学专业。在翠峰招两个中
师中文、数学专业班,在甘河招收中师数学、中文专业班。1980年起,中师学制改为四年,大
专学制改为三年。1981年 4月,学校由翠峰搬迁至加格达奇,开始集中办学。学校隶属大兴安
岭行署、林管局,业务上受地区教委领导。11月,教学楼竣工,面积为2518平方米。有教师79
人,其中本科学历 9人,大专学历38人,中专学历27人。针对教师结构学历偏低的状况,1982
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10人到校任教,学校出资,选送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哈
尔滨师范大学等院校进修学习。1982年至1986年,40多名教师进修、函授。1982年,投资565 896
元建起了 3 078平方米的宿舍楼。1983年学校建立了语音室,生物、化学、物理简易实验室,
微机室。电教设备逐渐完善,除中文班外,都开设微机课。1986年到1991年学校购进图书66 294
册,生物教研室自制四大类标本,实验开出率由1986年前的50%增至90%。学校进入标准化师
范建设时期。1991年后,师范学校大专班停止招生。增设外语、足球、物理等26门选修课。教
师总数增至84人。1998年,学校参加省中师系统首次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全校 337人参加测
试,平均通过率 96.44%,在全省28所中师中名列前茅。截止到2000年,任课教师全部通过普
通话测试,合格率100%。 省教委组织中师专任教师业务知识比赛,学校派出3名教师参赛,1
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2000年,学校组织43名毕业生参加省师范系统组织的高师单招考
试,有12名毕业生考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其中本科4人,专科8人。1994年至2000年,学校教
师共出版参编教材27册,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242篇。科研课题《高寒林区小学教师特殊
素质的培养》,列为省“九五”科研课题。至2000年末,向社会输送毕业生7033人,向上一级
学校输送学生71名。2001年,恢复培养专科生,开始由培养中小学中专师资向培养专科师资过
渡。有60名学生通过了省师范系统“立交桥”、“直通车”考试。
(张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