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日报》社

《大兴安岭日报》社


  
  1966年 4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批准,特、区党委出版内部报纸《大兴安岭报》。
同年7月1日创刊,4开4版,周二刊,内部发行。1969年 7月特区革委会决定《大兴安岭报》改
为周六刊,公开发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兴安岭报》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成为大兴安岭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1986年 7月,《大兴安岭报》改为《大兴安岭
日报》,同年12月,由周六刊改为周七刊。1989年,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成为全国第33家直
接接收新华社电讯稿的报社。大兴安岭日报社承担大兴安岭地委机关报《大兴安岭日报》的出
版、发行。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全面地把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地委、行署、林管局的重要工作部署传递给全区人民。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重大成果及信息给予宣传报道。引导全区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四有”公民,为“兴企、富民、强区”鼓与呼。自改革开放以来,创刊于1966年7月1日
的《大兴安岭日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大兴安岭前进的脚步,经过几代报人的
艰苦奋斗,已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大兴安岭日报》好似一棵四季常青的樟子松,植
根于八万平方公里兴安大地上。大兴安岭日报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的体制,总编辑
为报社的法人代表。主要机构设置有总编办、要闻部、综合新闻部、专刊部、经济记者部、大
周末部、政文记者部、摄影部、广告部和发行科、印刷厂等18个科部办厂,有编采人员69人,
行政管理人员31人,工人68人,发行员8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76人,正高级职称 3人,副高
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31人。在全区建立14个记者站,负责当地新闻采访和信息工作。设立12
个自办发行站,报纸发行量保持在140 000份以上。 《大兴安岭日报》是黑龙江省报协和中国
报协会员单位。1992年,投资90多万元购进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旧的铅印轮转机改造成胶
印机,排印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9年,一次性投入500多万元,对办报硬件进行
全面的更新改造,购置了中美合资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 SSC彩色印报机,照排软
片显影机,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美国ECRM4600四开精密照排机,21寸大屏幕组版机、
彩色喷墨打印机、录入及书版编辑机、文杰A306激光打印机、文图合一组版工作站。高精度的
照排机、高速的 RIP、扫描分色技术、彩色挂网技术、图像编辑技术、彩色扫描设备的印前系
统的各项技术的应用,印出了历史上的第一张彩报。卫星地面接收站可接收新华社文字、图片
电讯。从2000年1月1日起由原四开4版改为对开4版,报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0年以来
连续11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