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大兴安岭地区卫生防疫站

大兴安岭地区卫生防疫站


  
  1966年 3月,成立特区卫生防疫站,与卫生所、保健院、卫生局合属办公,1968年并入特
区人民医院,内称防疫科,对外称站,1970年1月正式独立建站,同年4月,特区卫生防疫站更
名为大兴安岭地区卫生防疫站。内设防疫组、卫生组、地方病组和办事组,共有职工22人,开
展理化、细菌、疫区处理等综合性卫生防疫工作。1971年至1991年创办了《卫生防病》卫生小
报30期,与全国各地交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兴安岭地区卫生防疫站在业务、人员、
机构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1982年10月升格为正处级卫生事业单位,增设卫生宣教科、检验科、
食品卫生科、学校卫生科、计划免疫科、消毒科及性病防治科(所)等。1983年林业部拨款 138
万元,新建办公楼,购置40多万元检验监测仪器设备。1993年成立卫生用品供应站、预防医学
门诊部、业务培训中心等。1996年6月,组建地区公共卫生监督所,将原卫生防疫站5大卫生监
督监测职能、人员、机构整编划转。现地区卫生防疫站保留二层机构 8个。建站以来,卫生防
疫事业取得可喜成绩。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建站初期的 3707.37/10万
下降到现今连续6年1001/10万左右的低发病率水平,下降近40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以上,计划免疫的 4种疫苗所控制的6种相应传染病,从70年代发病率350/10万下降到1995年
以来 1/10万以下,近三年已无相应传染病发生,从1993年起连续开展了10次20轮脊灰强免活
动,接种率均高于国家标准,全区已连续1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已具备承担大型科研课
题研究的调查和检测能力。先期通过消除碘缺乏病省级阶段验收。全站现拥有1624平方米的办
公检验大楼,拥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高精仪器设备10多台(件),能够独立开展无机分析、
有机分析、细菌分型、血清检测等多类别 200多个检验项目,2000年地区卫生防疫站尿碘盐碘
实验室顺利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考核,成为全国碘缺乏病实验
室质量控制网络合格实验室。全站现有职工5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0人,其中,正高职称2
人,副高3人,中级24人,初级11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0%。

(袁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