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
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始建于1968年,时称大兴安岭特区气象站,1970年 4月改称大兴安岭
地区气象局(台),实行省军区和省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省军区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73
年7月移交大兴安岭地区地方政府领导。1980年2月,实行国家气象局与大兴安岭地区双重领导,
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83年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受省气象局和大兴安岭地区行政
公署的双重领导,实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经过25年的建设建成了遍布各县(区),门类齐全,
布局比较合理的,由地面观测、雷达和卫星遥感地面站组成的立体气象探测网,建成了以加格
达奇为中心,上联国家和省局,下联各县(区)气象局的计算机通信网,全部实现了卫星通信。
1999年10月成立大兴安岭地区防雷电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防雷中心,负责全区防雷、避
雷工程的设计审批、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承担现有避雷装置的安装、维修、改造和检测工作,
同时提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防雷消雷产品。于2000年 5月成立农业综合经济信息中心,采用卫
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因特网等先进技术为全区各部门传递各类经济信息。可
根据各行业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气象长、中、短期、定时天气预报,以及台风、寒潮、大风、
暴雨(雪)、冰雹、霜冻等不定期灾害天气预报,累计与农、工、商、林、邮等部门签订服务项
目460份,发送气象服务信息近2万余条次。至2001年,全局下辖加格达奇区、呼玛县、漠河县、
塔河县、新林区、呼中区、北极村 7个基层气象站。地局内设预报室、气象服务中心、信息中
心、观测站、卫星雷达站、气象礼炮庆典部、广告部、避雷检测部等11个直属科级机构。现有
职工136人,专业技术人员129人,中级以上职称34人,中专以上学历89人。拥有小型卫星数据
地球站,小型卫星电话地球站,PCVSAT单收站系统,121气象信息答询系统,X25分组交换网系
统,WT-7卫星接收处理系统,DT40广告制作系统,气象信息网NT服务器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气
象服务手段已广泛采用电视、广播、报纸、传真以及 “121”天气预报电话和微机终端传输等
多种现代化手段,气象服务内容和软件建设已拓展到林火与洪水遥感监测、气候资料与气候分
析、农业气象预、情报和粮食产量预报、农业气候资料开发利用、人工增雨防雹、气候影响评
价和雷电灾害防御等多种内容。多次受到国家、省、地政府及省气象局的表彰奖励。
(粟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