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技术培训与推广
第五节 技术培训与推广
为适应农业机械化需要,1975年成立了县农机学校,配备了3名技术员为教师。1979年新
建农机校舍710平方米,教职员增至8人。自制教具配有农机具1套。采取在校和下乡流动办班
的方法,对农村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其它各种农业机械手,修理工,农机厂
站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一、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学校建立后,从1976到1979的4年间,共开办拖拉机驾驶员、农
机具修理工、联合收割机手、大队农用机械管理干部训练班12期;为地区农机局代办1期全地
区农机干部培训班。共培训拖拉机驾驶员320人,修理3230人,联合收割机手60人,农机管理
干部25人,为地区培训20人。
1980至1982年共办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手培训班8期,培训了380名拖拉机驾驶员、
联合收割机手,考试合格均发给了结业证。农机监理站成立后,全县拖拉机驾驶员考试和发牌
工作由监理站接管。
1983至1984年,县农机校受呼玛县交通局、呼玛县金矿局的委托,开办2 期汽车驾驶员、
1 期胶轮拖拉机驾驶员学习班,培训驾驶员1200人,经考试合格,交通监理站核发了驾驶证。
1978至1983年这段时间,农机学校对农村所培训的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手、各类农机具
手、技术员的费用,统由学员所在大队负责。1983年农村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
责任制,拖拉机等农机具卖给了农民。农民的农机培训工作难以集中。为解决农民对农机具技
术迫切需要,农机校采取集中培训和到各乡流动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985年农机校集中办
了1 期农机系统技术工人补习班,22名青年工人参加学习,1 期轮式拖拉机驾驶员班,训练54
名驾驶员。在金山乡、江湾农场办2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培训驾驶员65人。
1986年先后在三卡乡、江湾农场、金山乡新街基村、翻身屯村办了6 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
班,共126人。在农机校开办2期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训练学员78人。同年9月开办1期军地两
用人才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有30名解放军战士参加,并取得了结业证。
1987年初,开办了1 期农机干部学习农机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学习班,有24名干部参加学习。
6 月开办1 次各乡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训练驾驶员48人,随后去三卡乡、江湾农场开办两期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89人受训。12月又办1 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25名解放军战士、23名
民兵参加学习,经考试合格。
从1983到1987年,每年都开展拖拉机驾驶员的年度审验工作,通过审验对拖拉机驾驶员进
行复训,全县各乡受复训驾驶员达2540入。
二、技术推广
1972年恢复了县农具研究所,配备4人,到1978年底,农具研究所共搞13 次引进试验改革
推广项目。即有:联合收割机引擎摘除试行,改装试验联合收割第一、三清洁室,灭草喷雾器
引进改装,引进小型和大型疏苗机,推广“红星二·四滴”灭草耙,改装大豆低割装置,试制
随行器和合墒器,引进推广颗粒肥机和茎杆回收装置,引进试验推广“龙江三·一”型割晒机,
试验改进五铧犁深松装置,引进与推广了小型播种机,引进试验“龙江—160 割晒机”80台,
引进和改装试验了两铧犁和三铧犁趟地起垄犁,上述农机技术的推广,在全县各乡、村均有使
用,起到了粮食增产作用。
1979年着手进行农机规划,1985年荣获省农机区划二等奖。
1987年1月县农具研究所撤销,在农机总站内新组建农机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