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效益 乡镇企业在县内兴起之初,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分配办法,企业管理及产品质量较为粗
放,经济效益微薄。1980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进,各企业首先从完善
经营承包责任制入手,采取计时、计件、班组承包、指标到人和超额有奖等多种工资计酬分配
的方法;经营活动靠市场调节,以当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扭
转了企业亏损县乡补,企业盈利“吃大锅饭”的局面。自1980至1987年共创产值2089万元,总
收入实现2824万元,税利达到564万元,其中利润395万元。1987年完成总产值880万元,是1980
年的7.9倍;完成总收入1449万元,是1980年的10.9倍;实现利润254万元,是1980年的11.4
倍,上缴税金122 万元,是1980年的122 倍。所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1987
年后最为显著。附: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00009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