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路运输 随着改革开放和搞活商品经济的深入公路客货运输也呈现出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活
跃景象。10年来,经营车辆的单位和个人逐年增多。1977年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471 台,平
均104人1台车。1987年增加到1423台,每27.5人1 台车。为建设边疆、繁荣呼玛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货运
公路货物运输,由国营独家经营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齐办,由货多车少变为车多货少,
车辆相向空驶、浪费运力现象较严重。
1979年以前,全县的公路货运,主要靠国营运输公司承担,曾一度出现运力极为紧张的状
况。1980年以来,物资、商业、粮食、供销等系统,相继成立了面向全县的营运汽车队;经营
各种机动车辆参加营运的个体户,也越来越多。自1981年起,又出现了营运车辆吃不饱的现象。
1986年以后,虽然冬季木材运量很大,但到第二,三季度营运车辆半闲和相向空驶的运力浪费
依然存在。
1987年全县参加营运的各种大型机动车444台,其中个体营运汽车137台。营运车共完成货
运量5.9万吨,周转量58.5万吨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18.5%和82.7%。营运车辆比1978
年增加了9.8倍。
二、客运
1978至1981年四季通客运班车的路线有呼玛至黑河、塔河、北疆、椅子圈和十八站至塔河
共5条704 公里;一、四季度通客运班车的路线有呼玛至兴隆和漠河至西林吉2条159公里。
1982年将呼玛经营的漠河至西林吉和十八站至塔河2条138公里的客运路线,分别划给漠河
县和塔河县。同年末,经黑河与大兴安岭2 个地区交通局商定,将呼玛至黑河的客运路线,由
原呼玛1家经营改为双方对发班车。
1983至1987年,根据路况和客流变化情况,先后将黑河的隔日班车改为日班车,塔河的日
班车改为2日3班,北疆和煤矿每周2班改为每周3班;兴隆由冬季每周2班改为常年每周3班;韩
家园由冬季每周1班改为常年每周2班。
1987年1月开通鸥浦客车并定为常年每月3次逢“十”发车。同年4月开通十八站的日班车。
为加快运行速度和增强旅客乘车的舒适性,主要客运线路全部改为东风662型软快车。
1983年以前,全县的公路客运全靠国营运输公司经营。1984年出现了个体客车经营客运的
情况,为呼玛路线多、里程长、县乡客流小、干线客流不正常的特点,起到了补充作用。
1987年末,全县共有客车20台。四季通客运班车的路线有呼玛至黑河、塔河、十八站、鸥
浦、韩家园、兴隆、北疆、椅子圈共8 条1151公里。为沟通邻县,连接铁路,通向乡村提供了
方便。
附:县各种机动车辆情况表。
县各种机动车辆情况表
单位:台
三、运输公司
1978年公司职工197人,正、副经理6人,设6个职能股;下属4个基层单位。固定资产200.46
万元,流动资金为38.16万元。运输工具有解放货车24台,客车19台,半轴挂车14台,单、双轴
挂车各5台。保修设备有朝鲜250型车床、万能铣床,8尺皮带床、发电机、电焊机、搪缸机、砂
轮机等。另有解放生活车、油槽车、苏州小客车各1台。呼玛镇内房舍4229平方米。
1980年省拨解放66型客车1 台,贷款购解放货车10台。1981年省拨给解放660 型客车3台。
1982年县筹购解放吊车2台。1983年县筹购东风662 型普座客车2台,后改软快。1984年省拨给
东风140型货车2 台,改换为2台东风662型普快客车;县筹改解放柴油机8 台;贷款购东风140
型货车1台。1985年和1986年各贷款购东风662型软快客车2台。1987年贷拨购东风662型软快客
车4台,东风140型货车6台;省投资40万元,县筹动迁费4万元,建筑客运站1100平方米。1979
至1987年省共投资76万元,建房舍451.7平方米。
1982年,将漠河客运分站的固定资产6.1万元和1台客车2名职工移交给漠河县交通科;将
十八站客运分站的固定资产17.36万元和2台客车7名职工移交给塔河县交通科。
1984年8月,省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客运运价均在全省基本运价基础上加价20%的区域差价;
并规定了软快客车票价可在普通客车票价基础上再提高40%。从而,基本解决了呼玛执行全省
统一运价标准长达25年之久的不合理现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运输公司的经营机制也在逐渐变化。从1978年实行的单车
经济核算定额奖励发展到1982年的单项经济定额考核奖罚均等办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
1983年县政府决定对运输公司放开经营,又在企业内部全面实行了目标管理、责权利结合,个
人分配与经济效益挂勾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公司对4 个基层单位进行了劳动优化组合,并按各
种不同情况和科学计算,与站、队、厂和每个车间、单车签定了以盈亏指标为核心的“效率、
消耗、产量、收入、成本、盈亏额”的承包经营合同。在企业管理章程中,明确了各方面纵横
交错的责权利关系和多种不同的上挂下联的奖罚比例。除服务队和离退休职工外,全部执行了
每人每月交本人全工资额10% 的抵押金,完不成合同、押金低于罚金者,从下年奖金、工资或
行车补助费中扣除;完成合同者的抵押金,年终与奖金分成一起补发。并详细规定了增、减、
免奖罚额的具体条件和考核办法。在货源与客流大大少于上年而出现的货运减产14.4万吨公里,
客运减产148.4万人公里,减收5.33 万元的情况下,降低了燃材料消耗、保修费用和其它成本,
比1982年减亏9.41万元,比县核定的12万元亏损指标减少了8.72万元。实行承包经营和分配制
度的改革,解决了“铁饭碗”和“大锅饭”的弊端。在5年的承包经营中,最高获奖者1年得分
成奖金1216元,被罚者1 年最高罚款额为526 元。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企业增添了
生机和活力。
1984至1987年,进一步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连续4年盈利,共创利润23.43万元。为了
方便旅客和用户,开通了全县公路畅通的乡所在地的全部客运班车;开办了面向全社会的婚丧、
扫墓、旅游、开会等个人或单位租包客、货、吊车的服务项目。为方便旅客购票和解决旅客乘
车难的状况,改变了按上下班时间和客车班次的常规售票办法为预售客票、电话订票、送票上
门的服务方式以及按客流多少增减班车的灵活工作方法。基本解决了始发站客车超员、积压旅
客和客车跑空或超载的现象。满足了社会需求,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开展了“保安全、创
优质、争最佳、讲效益”活动。客运站连续3 年被评为省交通运输系统文明单位。1987年运输
公司被评为县物质文明先进集体。
1978至1987年完成货运量24.5万吨,货运周转量2358.3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33.1万人,
客运周转量1.42亿人公里。收入1091.38万元;成本1020.75万元;上缴养路费和税金196.44万
元;实现利润10.4万元。
附:生产财务完成情况表
生产财务完成情况表
单位:元
1987年末,固定资产达305.36万元;流动资金为28.16 万元。提存大修理基金7.95万元;
生产发展基金1.64万元;职工奖励基金3.83万元。客车有东风662型软快12台,解放661 型普
座5台;货车有东风140型6台,解放4 台,解放吊车2台,解放油槽、生活车各1台,半、单轴
挂车各12台。房舍面积8746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166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