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镇内贸易市场

第二节 镇内贸易市场



  呼玛镇是全县的经济贸易中心市场,是全县商品的集散地。1978年前国营商业独揽镇内市
场。1978年之后的10年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多一少" 的商品流通体制逐步
形成。镇内市场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一是个体、集体商业迅速发展,个体商业130 户,集体
商业52户,形成了多头经商,打破了国营商业独揽市场状况,二是在市场竞争中,各商户为招
揽顾客,扩大卖钱额,采取了摆摊,走街串巷,联销、代销、展销、夜市等多种售货方法,使
市场日趋活跃;三是为了扩大商品购销,各企业和商户都尽力扩大销售范围,走出城镇,打破
县界,多渠道与外地横向业务联系,从外地进货,有的在关内进,有的从哈尔滨进,有的从齐
齐哈尔进,有的从黑河进或加格达奇进,使市场逐步拓宽;四是各商户与各商户之间,为了各
自的生存和发展,积极从商品花色、品种、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营业时间上发挥各自的优
势,市场形成多种经济并存的少流通环节的市场网络。详见附表。

   商业户发展情况比较表



  1981年原呼玛县的漠河、兴安、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等5个乡分别划归漠河、塔河两
县,人口划出14 281人,减少了县城的流动人口,使商业缩小了批零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在购买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
市场转化;消费者从低档消费品向购买中高档及名牌商品转化;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手表、
自行车、缝纫机等老三大件被录音机、电视机、摩托车新三大件所代替;电视机由黑白向彩色
大屏幕发展,收录机由普通向双卡电脑控制发展,摩托车由低档向名牌大功率发展,电器新产
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许多名牌高档商品供不应求,出现了人民持币待购的现象仍没有缓解。
随着价格改革逐步出台,市场上某些商品阶段性的抢购时有发生。1986年就发生了抢购火柴,
肥皂、棉布风,1987年抢购毛线、食糖、洗衣粉、猪肉罐头等。附:几种商晶销售情况表

几种商品销售情况表



注:上表所示数字为国营商业销售数